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人在船中船在水,水无不在放船行。
藕塘狭处抛篙直,荻岸深时打棹横。
千里溪山随指顾,一川风月任逢迎。
普通年外乘芦者,未必曾知有此情。
这首诗描绘了船居生活的情趣与自由。诗人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人在船中随波逐流的状态,水仿佛无处不在,推动着船只前行。通过“藕塘狭处抛篙直,荻岸深时打棹横”这两句,细腻地刻画了航行中的场景,无论是狭窄的藕塘还是深邃的荻岸,都能见出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和独到感受。
接下来,“千里溪山随指顾,一川风月任逢迎”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旅途中的广阔与自由,无论是在千里之外的山水间,还是在一片风月之中,都可随意观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最后,“普通年外乘芦者,未必曾知有此情”一句,以对比的手法,强调了船居生活的独特体验,或许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深刻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船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热爱,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不详
元朝僧人。俗姓孙,法号智觉,西天目山住持。从小喜欢佛事,稍通文墨就诵经不止,常伴灯诵到深夜。24岁赴天目山,受道于禅宗寺,白天劳作,夜晚孜孜不倦诵经学道,遂成高僧。仁宗曾赐号“广慧禅师”,并赐谥“普应国师”。憩止处曰幻住山房
一瓶一钵寓轻舟,溪北溪南自去留。
几逐断云藏野壑,或因明月过沧洲。
世波汩汩难同辙,人海滔滔孰共流。
日暮水天同一色,且将移泊古滩头。
胸中何爱复何憎,自愧人前百不能。
旋拾断云修破衲,高攀危磴阁枯藤。
千峰环绕半间屋,万境空閒一个僧。
除此现成公案外,且无佛法继传灯。
数朵奇峰列画屏,参差泉石畅幽情。
青茅旋㔶尖头屋,黄叶频煨折脚铛。
云合暮山千种态,鸟啼春树百般声。
世间出世閒消息,不用安排总现成。
见山浑不厌居山,就树诛茅缚半间。
对竹忽惊禅影瘦,倚松殊觉老心閒。
束腰懒用三条篾,扣己谁参一字关。
幸有埋尘砖子在,待磨成镜照空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