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角山

步屐出东津,遥跂石角山。

山回道亦转,卓荦烟云间。

何人峻重阁,三休直孱颜。

吾想造化功,为此肃神奸。

嵌岩或中穴,特立气甚顽。

此角谁可折,宁当混尘寰。

游士何足知,但剥苔藓斑。

西首望城闉,群山合如环。

下临有鼻道,落日行人还。

枫叶秋欲丹,芜江逗潺潺。

重游何用戒,蓬户初无关。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沈辽探访石角山的旅程与所见所感。开篇“步屐出东津,遥跂石角山”,以轻快的步履和对未知山峰的期待,拉开了旅程的序幕。接着,“山回道亦转,卓荦烟云间”描绘了山路蜿蜒,穿行于云雾缭绕之中的景象,充满了神秘与壮丽。

“何人峻重阁,三休直孱颜”则表达了对山中高阁的赞叹,仿佛是大自然的巧手所建,矗立在险峻之处,令人敬仰。接下来,“吾想造化功,为此肃神奸”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力的敬畏,认为这山中的一切都是造物主精心安排的结果。

“嵌岩或中穴,特立气甚顽”描述了山中岩石的奇特形态,有的深陷其中,有的独立挺拔,展现出坚韧不屈的气质。“此角谁可折,宁当混尘寰”则表达了对山角不可动摇的决心,即使融入尘世,也难以改变其本质。

“游士何足知,但剥苔藓斑”暗示了山中岁月的悠长,苔藓的生长见证了时间的流逝,而游人的足迹或许无法真正理解山的深意。“西首望城闉,群山合如环”描绘了从山上远眺城市的景象,群山环绕,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卷。

“下临有鼻道,落日行人还”则展现了山下的道路与归途,夕阳西下,行人归家,充满了生活的温馨与宁静。“枫叶秋欲丹,芜江逗潺潺”描绘了秋天的枫叶红遍山野,江水潺潺流淌,一派秋色宜人的景象。

最后,“重游何用戒,蓬户初无关”表达了诗人对再次游览此地的期待,以及对山中生活的向往,认为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心中的那份宁静与自由始终不变。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收录诗词(420)

沈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湘中宿台步寺

湘源初甚微,屡挹不满缸。

比至台步虚,泛泛为长江。

虚头市初集,鱼豆皆成桩。

夷獠不识人,笑鬻彘与厖。

绿荷竭苞苴,人散谁复撞。

鸥鸟亦来下,酒旆停空杠。

我来憩桑门,竹户映蓬窗。

夜寝那可寐,江流正淙淙。

形式: 古风 押[江]韵

泛舟上湘口馆

潇水漫南来,湘川趣东下。

二水始相会,清豪不相藉。

山回石濑出,木老脩烟嫁。

泛泛白蘋洲,林风媚如画。

宿昔感骚愤,幽兴遥相借。

不谓垂老年,羁孤穷山舍。

潮来刺舟去,孤月临清夜。

安得跨鲸鱼,不复人间化。

形式: 古风

法华石门

穷居谢世故,久厌夷落喧。

出亦何所适,往往傲石门。

石门在山腰,东西列祇园。

崇崖三折上,苍壁烟岚昏。

松下阒无人,唯有风中幡。

安得嵇阮流,相与抗玄言。

群鹗感余颡,日暮噪阴樊。

吾衰那复辨,孤吹拂归轩。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禅僧岩

潇湘山水穷欲偏,最后乃得禅僧岩。

禅僧成道久已化,独有崖崿青巉巉。

降身入洞不甚险,突兀三室谁彫劖。

东西有道若蛇窦,白云羃羃门无缄。

持火旁行不知际,七穿八窍遥相衔。

涓涓乳泉白如雪,由来此地殊仙凡。

主人引我复深入,行指岰穴尤嵌岩。

中间石鼓有异响,击拊想可参韶咸。

吾身久病苦下湿,复畏神怪来邀搀。

直趣出洞上南巘,豁若巨海张云帆。

山花斓斑出竹杪,亦有禽鸟声諵諵。

欲还未可复小驻,日脚已过东冈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