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周少隐实录院对竹三首(其三)

窗寒疏竹共萧骚,可笑圆荷着露凋。

实录成书辉日月,奉常新乐奏咸韶。

佳篇千里来青琐,好梦连宵到绮寮。

湖海固应聊尔耳,伫看丹诏下公朝。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翻译

窗户透进寒冷,稀疏的竹子发出瑟瑟声,圆圆的荷叶带着露水凋零,显得滑稽可笑。
真实的历史记录如同照亮日月的光辉,音乐家们演奏着新的宫廷乐章,充满了和谐的咸韶之声。
优美的诗篇从千里之外传来,进入了皇宫的青琐之地,美好的梦境接连整夜伴随我到华丽的闺房。
虽然身处湖海之间,生活平凡,但期待着皇帝的红色诏书在公众场合下达,带来新的机遇。

注释

窗寒:形容窗户透进的冷意。
疏竹:稀疏的竹子。
萧骚:形容声音凄凉。
圆荷:圆形的荷叶。
着露凋:带着露水凋零。
实录:真实的历史记录。
成书:编成书籍。
辉日月:像日月一样照耀。
奉常:古代官职,负责音乐事务。
新乐奏咸韶:演奏新的和谐音乐。
佳篇:优秀的诗篇。
青琐:皇宫中的走廊或门禁。
绮寮:华丽的闺房。
湖海:泛指广阔的江湖。
聊尔耳:姑且如此,聊以自慰。
丹诏:皇帝的红色诏书。
公朝:公共场合,朝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窗寒疏竹共萧骚"一句,设定了一个冬日清晨的氛围,寒风中稀疏的竹子似乎也感到萧索,这种景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更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接下来的"可笑圆荷着露凋"则是对比之美,原本应该坚挺的荷叶却因露水而变得软弱,似乎在嘲讽世事无常,物是人非。

"实录成书辉日月"一句,转换了氛围,从自然景观转向诗人的内心世界。实录可能指的是某种成就或记录,而"辉日月"则象征着光明与时间的流逝,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时光宝贵、成就荣耀的感慨。

接着的"奉常新乐奏咸韶",则是对音乐的赞美,可能是诗人在实录完成后,心情舒畅之下,对艺术的追求与享受。这里的"咸韶"指的是和谐的音律,体现了诗人的喜悦。

"佳篇千里来青琐"一句,展现了诗人对文学的热爱与敬仰。"好梦连宵到绮寮"则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不仅限于文学,也可能包含了其他方面的追求。

最后两句"湖海固应聊尔耳,伫看丹诏下公朝",诗人似乎在提醒自己,即便是在大自然或宏伟事业面前,也要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超脱。"伫看丹诏下公朝"可能暗示着对权力与职责的态度,表明了诗人对于社会地位与责任的认知。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一次深刻的自我探索与情感宣泄,它通过对自然、艺术、时光和社会角色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1042)

王之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籍贯:庐州濡须

相关古诗词

和周少隐实录院对竹三首(其二)

老来须鬓白刁骚,犹喜丹心未遽凋。

秋赋肯甘同宋玉,昼眠聊复继边韶。

翩翩幽鸟随风屐,炯炯寒灯伴夜寮。

多谢故人珠玉寄,水云堆里望天朝。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和周少隐实录院对竹三首(其一)

夫子文章仆命骚,高标宁若岁寒凋。

惯看雄辩朝挥麈,想见清吟夜度韶。

老去荷君频折简,时来容我尚同寮。

区区长倩何为者,不乐平原意本朝。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和彦时兄腊雪六首(其六)

举首西风漫障尘,清无纤翳六花新。

谢庭拟似吟飞絮,洛浦飘飖见丽人。

漏箭不知楼外晓,觥筹先发坐中春。

兔园盛集应难继,空想当时主与宾。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和彦时兄腊雪六首(其五)

厌闻饥雀噪空囷,犹喜茅斋未遽倾。

屑玉岂劳青女送,飞花聊混白云霙。

预占岁稔矜祥旧,不择贫家荷施平。

早晚林梢挂寒日,为回和气慰饥茕。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