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夜泊

扁舟渺何之,汹汹吴江水。

走马见新堤,垂虹失旧址。

战艘列旌旗,随风纷旖旎。

须臾暝色至,悲笳数声起。

椎髻黄须儿,臂枪挟弧矢。

篙夫趣登舟,掩篷不敢视。

但闻深夜中,刁斗鸣不已。

及明问前途,山长川瀰瀰。

我生苦漂零,十载行万里。

焉知及兹晨,忧伤泪如洗。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吴江边泊船所见所感。开篇“扁舟渺何之,汹汹吴江水”以舟行于江面的渺小与江水的汹涌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孤寂与壮阔并存的氛围。接着“走马见新堤,垂虹失旧址”两句,通过骑马所见的新建堤坝与曾经的垂虹桥对比,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变迁。

“战艘列旌旗,随风纷旖旎”描绘了战船在江面上飘扬的旗帜,随风舞动的景象,既有战争的紧张气氛,也带有一丝壮丽之美。“须臾暝色至,悲笳数声起”则将画面转入黄昏时分,悲笳声起,增添了几分凄凉与哀愁。

“椎髻黄须儿,臂枪挟弧矢”描述了一群手持武器的少年,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战争背景下的社会图景。“篙夫趣登舟,掩篷不敢视”写出了船夫在紧张局势下的谨慎与不安。“但闻深夜中,刁斗鸣不已”则通过深夜的刁斗声,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警觉。

最后,“及明问前途,山长川瀰瀰”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旅途的漫长感到忧虑。“我生苦漂零,十载行万里”抒发了诗人长期漂泊、四处流浪的艰辛与无奈。“焉知及兹晨,忧伤泪如洗”则以泪水如洗的形象,深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悲伤。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面对动荡时代和个人命运的复杂心情,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收录诗词(382)

俞德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永嘉平阳(今属浙江),父卓为庐江令,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度宗咸淳九年(1273)浙江转运司解试第一,未几宋亡。入元,累受辟荐,皆不应。因性刚狷,名其斋为佩韦(本集卷八《佩韦斋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卒,年六十二。遗著由其子庸辑为《佩韦斋文集》十六卷(其中诗七卷),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刊行,另有《佩韦斋辑闻》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建安熊禾序,《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有传

  • 籍贯:自号太玉山
  • 生卒年:1232~1293

相关古诗词

过钓台

行色苦迢递,人烟渺凄凉。

泊舟值严濑,濯缨感沧浪。

赤符谶龙斗,白水瞻凤翔。

淳风协玄德,客星隐寒芒。

桑溟忽变易,草木犹芬芳。

嗟予遘迍蹇,垂老悲兴亡。

溪湍兀小艇,岚气昏战场。

安得钓台钓,尚友狂奴狂。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兰溪叟

戎戎溪市暗,翳翳山云昏。

惊雷趣冻雨,顷刻如翻盆。

潦涨蛟蜃作,厓裂魑魅奔。游子亦?恍,舍棹投孤村。

及明浮霁色,步入兰江门。

烈风煽劫火,百室一二存。

忽逢病羸叟,呻吟行路难。

问之苦何疾,满体催租瘢。

千村尽荆杞,何以输王官。

嗟我择术闇,半生误儒冠。

济世虽有志,老去徒悲酸。

对此重恻怛,凛凛毛生寒。

形式: 古风

龙门岭

沮洳栈道湿,惨澹旌竿暮。

经行兹山中,髣髴龙门句。

借问山何名,亦以龙门故。

祝融鞭火虬,正昼纷驰骛。

乾坤一洪炉,何适非窘步。

况兹履嵌岑,豺狼隘前路。

及暮云气阴,霈然洒甘霔。

乃知天地仁,不待苍生诉。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丽阳祠

峭壁出蒙茏,澄溪深漭潒。

碧瓦映朱扉,雕甍灿金榜。

巫觋纷后先,苾芬盛肸蚃。

云此丽阳祠,桂籍夙所掌。

当时逢掖士,祈禬何穰穰。

歘然梦寐通,其应捷影响。

我学非时须,青紫绝妄想。

及兹值艰虞,乾坤倦摇荡。

山行愁虎狼,川游畏夔罔。

故乡隔三秋,烟尘极坱莽。

神兮罔时怨,诃护迄来往。

中夜若有闻,缥渺隘云仗。

及明泛逆溪,祥飙送双桨。

形式: 古风 押[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