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阳祠

峭壁出蒙茏,澄溪深漭潒。

碧瓦映朱扉,雕甍灿金榜。

巫觋纷后先,苾芬盛肸蚃。

云此丽阳祠,桂籍夙所掌。

当时逢掖士,祈禬何穰穰。

歘然梦寐通,其应捷影响。

我学非时须,青紫绝妄想。

及兹值艰虞,乾坤倦摇荡。

山行愁虎狼,川游畏夔罔。

故乡隔三秋,烟尘极坱莽。

神兮罔时怨,诃护迄来往。

中夜若有闻,缥渺隘云仗。

及明泛逆溪,祥飙送双桨。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丽阳祠的景仰与赞美之情。开篇以峭壁与蒙笼的植被、澄溪与深潭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碧瓦、朱扉、雕甍和金榜的描绘,展现了祠堂的庄严与辉煌。

“巫觋纷后先,苾芬盛肸蚃”两句,生动地刻画了祭祀活动的热闹与虔诚。诗人提到祠堂名为丽阳祠,且在古代即由桂籍管理,暗示其历史悠久与重要性。接着,诗人回忆起古代读书人在此祈福的场景,场面之盛大令人印象深刻。

“我学非时须,青紫绝妄想”两句,表达了诗人个人的志趣与追求,他不追求世俗的功名利禄,而是追求内心的平静与精神的升华。随后,诗人描述了自己在艰难时期,面对山林的险恶与河流的危险,以及与故乡的隔绝,内心充满了忧虑与疲惫。

然而,在这样的困境中,诗人感受到了神灵的庇佑与关怀,“神兮罔时怨,诃护迄来往”,神灵不仅没有责怪,反而持续地保护着他的往来。夜晚,诗人仿佛听到了神灵缥缈的声音,充满了敬畏与感激。最后,清晨时分,诗人泛舟逆流而上,却意外地感受到祥和的清风,仿佛神灵的恩赐,使旅途更加顺利。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信仰的深刻感悟,以及在逆境中寻求心灵慰藉的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382)

俞德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永嘉平阳(今属浙江),父卓为庐江令,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度宗咸淳九年(1273)浙江转运司解试第一,未几宋亡。入元,累受辟荐,皆不应。因性刚狷,名其斋为佩韦(本集卷八《佩韦斋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卒,年六十二。遗著由其子庸辑为《佩韦斋文集》十六卷(其中诗七卷),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刊行,另有《佩韦斋辑闻》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建安熊禾序,《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有传

  • 籍贯:自号太玉山
  • 生卒年:1232~1293

相关古诗词

前哀哉行

妾家浙水东,一门十朱轮。

男多止一女,钟爱归妾身。

七岁诵经史,十岁学补纫。

十五事机杼,二十供藻蘋。

不忍嫁张掖,爱我归宁频。

去年边事起,处处惊为燐。

尽室遁空谷,雷雨弥半旬。

狐兔伴我食,虎狼为我邻。

群盗政猖獗,白昼昏埃尘。

惊忧转成疾,抱痛不敢呻。

传闻官军至,草木生欢欣。

岂料反纵暴,舞戈猎生人。

仓皇不得避,驱斥行海滨。

避寇寇幸免,依人人不仁。

哀哉有如此,妾生何不辰。

形式: 古风

后哀哉行

前年强寇至,仓忙避空谷。

我里数百家,及归半鱼肉。

去年南军来,讵意行杀戮。

纵暴与寇等,十家九家哭。

今年迎北军,膜拜卷两足。

死者归涂泥,存者依草木。

惊魂苦未定,乃复遭驱逐。

凄凄廛市间,寒月照逃屋。

乾坤等覆持,圣明均喣育。

而我天降凶,伊谁怨荼毒。

哀哉勿重陈,回首诉力牧。

形式: 古风

秋夜杂兴三首(其一)

客舍坐不寐,隐隐闻秋砧。

清露月中下,凉飔开我襟。

明河斜欲落,斗柄横嵚崟。

寒螀亦何事,彻夜长悲吟。

起坐万感集,松泉响天琴。

海阔阔有涯,山高高有岑。

客怀浩无极,及此秋夜深。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秋夜杂兴三首(其二)

凉风起秋夜,露冷梧叶飞。

棘林照熠耀,促织无停机。

窗前有孤鵩,鸣啸声譩譩。

援琴鼓清商,哀怨凝金徽。

伯牙久不作,至音知者稀。

徒令世俗耳,增此儿女悲。

弃置复弃置,明月斜侵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