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钱公辅赴举

广庭簪绂立差肩,黼坐雍容第众贤。

士得采衣如昼锦,人瞻归马若天仙。

况提巨笔乘时出,应有高文与世传。

我久疏慵无壮思,聊倾病耳待江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在广阔的庭院中,官员们身着官服并肩站立,坐在绣有黑白花纹的座位上,显得庄重而优雅,众多贤才聚集于此。
读书人一旦得到显贵的赏识,就像白天穿着华丽的锦袍,人们瞩目他们的荣耀如同神仙降临。
更何况他们手持大笔,在恰当的时机崭露头角,应该会有卓越的文章流传于世。
我长久以来懒散无为,缺乏雄心壮志,只能在江边闲适地倾听江水声,聊以自慰。

注释

簪绂:古代官员的服饰,象征权力和地位。
黼坐:绣有黑白花纹的座位,指高级官员的座位。
采衣:古代赐给有功之臣的彩色衣服,象征荣誉。
归马:官员出行归来所骑的马,象征荣耀归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宴会或考试的场景,充满了对学者和士人的赞美之辞。开篇“广庭簪绂立差肩,黼坐雍容第众贤”两句,形象地展现出一个宽敞的厅堂内,士人们按照等级站立或坐着,表现出一种庄重而有序的氛围。这里的“簪绂”指的是官员戴的帽子上的饰物,用来表示官职的高低;“黼座”则是装饰华丽的席位,显示了士人们的尊贵与雍容。

接着,“士得采衣如昼锦,人瞻归马若天仙”两句,则进一步描绘出了这些士人们考取功名后的荣耀景象。他们穿着象日间的锦缎一样鲜艳的服饰,使得观者们抬头仰望,就如同看到了从天而降的神仙一般。这不仅是对士人们外在荣誉的一种描绘,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科举成功者的崇高评价。

“况提巨笔乘时出,应有高文与世传”两句,则转向了诗人自身的情怀和期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提起笔来,以期待自己的文字能够流传于世,成为后人的典范。这既是对自己文学才华的自信,也是对于历史记载的渴望。

最后,“我久疏慵无壮思,聊倾病耳待江边”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在长期的颓废和疲惫中,缺乏昔日的雄心壮志。即使如此,他依然希望能够倾听来自江边的消息,或许是期待着某种变化的到来。

整首诗通过对士人们考取功名后的美好描绘,以及诗人个人对于文学创作和历史记载的渴望,展现了一个充满希望与向往的时代画卷。

收录诗词(477)

王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 生卒年:1032~1059

相关古诗词

送雁

来时群雁去相随,病眼看天远不知。

为有客愁归未得,独凭斜日望多时。

迟迟南国无春雪,细细东风满柳枝。

蝴蝶黄莺有期约,好加归翥莫令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聱隅黄先生

黄风吹土截天横,瘦马着鞭驱不行。

尚说苦心酬直道,谁知白发为苍生。

平时夷虏恬忠荩,常日公卿足仰成。

虽有英雄无用处,却令老去买牛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闻邕盗

病中双泪语前流,藜藿无端肉食忧。

常叹平时轻死士,未知谁手付天矛。

好将弓剑随军去,况是英雄得志秋。

若使班超终把笔,由来何路取封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闻富并州入相

元首赓歌乐股肱,四方强远喜声盈。

忠贤不死天心在,辅弼终归圣虑精。

中国自今应更重,本朝前日可嗟轻。

要须待见成尧舜,未敢轻浮作颂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