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四十五首(其四十五)

药山手中书佛字,问他端尔要心开。

只将佛字为酬对,元是曾持五戒来。

形式: 偈颂 押[灰]韵

翻译

药山禅师手持写有佛字的书卷,问他究竟想要什么,以开启内心
他只用‘佛’这个字作为回应,原来他曾持守过五戒

注释

药山:指药山惟俨,唐代著名禅师。
手中书佛字:拿着写有‘佛’字的书籍。
佛字:佛教中的核心概念,代表觉悟和慈悲。
端尔:究竟,到底。
要心开:想要心灵得到启发或领悟。
只将:仅仅用。
酬对:回应,对话。
元是:原来,实际上是。
持:遵守,保持。
五戒:佛教中的五条基本戒律,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如珙所作的《颂古四十五首》中的第四十五首。诗中以药山和尚手持写有“佛”字的书卷为例,探讨佛法与心灵开悟的关系。药山和尚以其独特的问答方式,强调佛法的核心并非文字本身,而是通过实践和领悟“佛”字背后的戒律和教义来达到心性的开启。

“药山手中书佛字”,描绘了药山和尚手持佛经的形象,暗示佛法寓于日常行为之中。“问他端尔要心开”,则提出问题,询问修行者真正追求的是什么,是否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文字理解,还是寻求内心的觉醒。

“只将佛字为酬对”,药山和尚的回答看似简单,实则深意无穷,他指出修行者应当将佛字作为修行的指南,而非仅仅作为一种口头上的酬答。“元是曾持五戒来”,进一步揭示了佛法实践的重要性,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是修行的基础,只有真正遵守这些戒律,才能真正触及佛法的真谛。

整首诗通过对话的形式,引导读者思考佛法的实践与内心开悟之间的关联,强调戒律在修行过程中的核心地位。

收录诗词(164)

释如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颂古四十五首(其四十四)

设粥殷勤请念诵,白槌各为念摩诃。

上来功德要圆满,复去厨头打破锅。

形式: 偈颂 押[歌]韵

颂古四十五首(其四十一)

只一个休去,伎俩自然消。

诸圣在甚处,脚下路条条。

形式: 偈颂 押[萧]韵

颂古四十五首(其四十)

二十年来不具眼,茅庵烧却是徒为。

三春暖气无多子,真实之言亦可师。

形式: 偈颂 押[支]韵

颂古四十五首(其三十八)

千里同风见不差,僧持此语报玄沙。

不知蹉过如何也,莫是玄沙蹉过他。

形式: 偈颂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