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形式: 词牌: 长相思

翻译

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嘈杂的声音打碎了思乡的梦,想到远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注释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千帐灯:皇帝出巡临时住宿的行帐的灯火。
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描绘了词人长途跋涉、远离家乡的情景。"山一程,水一程"形象地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遥远,"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目的地。"夜深千帐灯"则暗示出词人身在军营或游牧民族的帐篷中,夜晚灯火通明,勾起了深深的思乡之情。

"风一更,雪一更"通过自然环境的变化,进一步渲染了孤独和寒冷,"聒碎乡心梦不成"表达了词人因风雪交加而无法入睡,乡愁扰心的苦闷。最后以"故园无此声"作结,直接抒发了对故乡宁静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眼前环境与故乡差异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词语言简练,情感深沉,以景寓情,展现了词人细腻的内心世界和浓郁的思乡之情。

收录诗词(194)

纳兰性德(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 字:容若
  • 号:楞伽山人
  • 籍贯:满洲
  • 生卒年:1655-1685

相关古诗词

风流子.秋郊射猎

平原草枯矣,重阳后、黄叶树骚骚。记玉勒青丝,落花时节,曾逢拾翠,忽听吹箫。今来是、烧痕残碧尽,霜影乱红凋。秋水映空,寒烟如织,皂雕飞处,天惨云高。

人生须行乐,君知否?容易两鬓萧萧。自与东君作别,刬地无聊。算功名何许,此身博得,短衣射虎,沽酒西郊。便向夕阳影里,倚马挥毫。

形式: 词牌: 风流子

玉连环影

何处几叶萧萧雨。湿尽檐花,花底人无语。

掩屏山,玉炉寒。谁见两眉愁聚倚阑干。

形式: 古风

生查子

惆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

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

总是别时情,那得分明语。

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

形式: 词牌: 生查子

生查子

东风不解愁,偷展湘裙衩。独夜背纱笼,影著纤腰画。

爇尽水沉烟,露滴鸳鸯瓦。花骨冷宜香,小立樱桃下。

形式: 词牌: 生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