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天池山

夙性爱丘壑,不惮穷跻攀。

兹峰特神秀,上抗浮云端。

幽寻叹奇绝,俯瞰何其宽。

同游六七辈,一一皆儒冠。

岚翠袭衣袂,风泉听潺湲。

绝顶有巨石,平铺势团团。

天成几洼窟,奚用斤斧钻。

冬夏水不竭,可以怡心颜。

泓澄映星象,风云常往还。

古人善取譬,名曰天池山。

东望大瀛海,万里生波澜。

中流屹孤岛,袤延若连环。

在昔富乔木,今见馀榛菅。

我昔家上头,凝睇生悲酸。

马鬣委草蔓,岁久恐灭漫。

春秋缺拜扫,于心曷能安。

繁华感畴昔,岁月如惊湍。

人去山已空,野鸟鸣间关。

有时动归念,恨无双飞翰。

叹息川路遥,跋涉诚艰难。

而我今白首,梦寐空盘桓。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游天池山》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过往时光的感慨。开篇“夙性爱丘壑,不惮穷跻攀”表达了诗人自幼便对山川的喜爱,即便攀登艰难也不退缩的决心。接着“兹峰特神秀,上抗浮云端”赞美了天池山的独特美丽,山峰直插云霄,景象壮观。

“幽寻叹奇绝,俯瞰何其宽”描绘了诗人深入山林,感叹于山中美景的奇特与广阔视野。与友人一同游览,皆为儒雅之士,增添了文人雅集的氛围。“岚翠袭衣袂,风泉听潺湲”则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间的清新空气和悦耳的流水声,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意境。

“绝顶有巨石,平铺势团团。天成几洼窟,奚用斤斧钻”描述了山顶的巨石与天然形成的洼地,自然之美无需人工雕琢。接下来“冬夏水不竭,可以怡心颜”赞颂了山中水源的恒定与纯净,能够让人的心灵得到慰藉。

“泓澄映星象,风云常往还”进一步描绘了山中湖泊的清澈,能够映照星辰,风云变幻也在此处留下痕迹,展现出自然界的壮丽与神秘。最后,“古人善取譬,名曰天池山”引用古人比喻,点明了此山的名字由来。

“东望大瀛海,万里生波澜。中流屹孤岛,袤延若连环”描绘了从山上远眺大海的景象,波涛汹涌,岛屿连绵,展现了广阔无垠的海洋风光。接着“在昔富乔木,今见馀榛菅”对比过去茂密的树木与现今稀疏的灌木丛,表达了对自然变迁的感慨。

“我昔家上头,凝睇生悲酸。马鬣委草蔓,岁久恐灭漫”回忆起自己曾经居住在山上,如今看到坟墓被草蔓覆盖,不禁感到悲伤与无奈。每年春秋时节,无法祭拜祖先,心中充满不安。

“繁华感畴昔,岁月如惊湍。人去山已空,野鸟鸣间关”表达了对往日繁华景象的怀念,感叹时间流逝如同急流,人去山空,只有野鸟在山间鸣叫。最后“有时动归念,恨无双飞翰。叹息川路遥,跋涉诚艰难。而我今白首,梦寐空盘桓”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遗憾无法像飞鸟一样自由飞翔,感叹归途遥远且艰难,如今已是白发苍苍,只能在梦中徘徊。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收录诗词(17)

谢孟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感遇二首(其一)

芳郊残暑退,夕露沾我衣。

长风送归雁,落叶辞故枝。

以兹感物候,恻然徒自悲。

矫首望片云,去去将何之。

形式: 古风

感遇二首(其二)

夕露下庭阿,凉风起天末。

庭际秋虫鸣,褰裳步微月。

顾影独徘徊,故人殊契阔。

思之不可即,山川渺难越。

形式: 古风

秋兴

矫首望河汉,暸然天气清。

露冷梧叶疏,雍雍鸿雁声。

而我客盱郡,得为簪组荣。

怅望南飞云,惆怅摇心旌。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泊舟沙溪是夕雷雨大作须臾复霁有咏

舟泊清溪浒,寒沙带浅流。

震雷翻峡口,急雨打船头。

欹枕难作寐,当杯不解愁。

须臾晴霁好,新月半轮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