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春三首(其二)

柳眼开浑尽,梅心动已阑。

风光好时少,杯酒病中难。

学问慵都废,声名老更判。

唯馀看花伴,未免忆长安。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翻译

柳树的新叶全都舒展开来,梅花的花期却已近尾声。
好风光的时候总是那么短暂,生病中连举杯饮酒都变得艰难。
对于学问之事懒惰得都荒废了,年老时名声更是无关紧要。
只剩下一同赏花的友伴,难免会回忆起长安的时光。

注释

柳眼:指柳树初生的嫩叶,形状似眼睛,故称柳眼。
梅心:梅花的花蕊,此处比喻梅花盛开的状态。
阑:结束,这里指梅花的花期结束。
风光:美好的风景,也指美好的时光。
杯酒:此处指饮酒作乐的行为。
病中难:在病中难以享受(如饮酒等)的乐趣。
学问:学习与问究知识的过程。
慵都废:因懒惰而全部荒废。
声名:名声,名誉。
老更判:年纪大了之后,对名声的看待更加淡泊。
看花伴:一同赏花的伙伴或朋友。
未免:免不了,不可避免。
忆长安:怀念长安,长安常代指京城,这里可能含有思乡或怀旧之情。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春去愁来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无限感慨。"柳眼开浑尽"写出了春天柳絮飞扬、繁华一时即逝的景象;"梅心动已阑"则形容了梅花虽静默却也已经凋谢,表达了诗人对春光易逝的感受。"风光好时少"进一步强调了美好的时光难以久留,而"杯酒病中难"则透露了诗人因病痛苦,无法在春天尽情享乐。

以下几句是诗人的自我反思和对未来命运的担忧。"学问慵都废"表明了学习和追求已经因为种种原因而荒废;"声名老更判"则指出即便年岁渐长,声望也未能如愿,这里的“判”字含有定数难逃之意。

最后两句转向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怀念。"唯馀看花伴"表达了诗人在春天只剩下观赏鲜花的安慰;"未免忆长安"则是诗人心中对京城(长安,即今天的西安)的无限眷恋和思念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它不仅抒发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还流露出了一种淡淡的忧愁和无奈,对未来命运的迷茫与困惑。

收录诗词(887)

元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字:微之

相关古诗词

遣春三首(其三)

失却游花伴,因风浪引将。

柳堤遥认马,梅径误寻香。

晚景行看谢,春心渐欲狂。

园林都不到,何处枉风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遣悲怀三首(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嫁与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画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佳]韵

遣悲怀三首(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皆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遣悲怀三首(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荅平生未展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