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悲怀三首(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荅平生未展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闲坐哀伤你也是在哀伤自己,百年光阴又算得了多久。
邓攸没有孩子最终明白天命,潘岳悼念亡妻仍是徒劳言辞。
期望同墓穴中幽暗不明有什么指望,来世缘分再遇更难以期待。
只能整夜睁眼长久思念,报答你一生未曾舒展的眉头。

注释

闲坐:安静地坐着,此处指哀伤的状态。
悲君:为逝去的你悲伤。
自悲:自己感到悲伤。
百年:比喻人的一生。
邓攸:晋朝人,以无子著名,这里比喻命运的无奈。
知命:认识到命运的安排。
潘岳:西晋文学家,以悼亡诗闻名,这里指极度悲伤却无法改变事实。
费词:空费言辞,即说了许多话也无济于事。
同穴:希望死后同葬一穴。
窅冥:幽深昏暗,形容死后世界的未知。
何所望:有什么可期望的。
他生:来世,下一世。
缘会:因缘聚会,指再次相遇的机会。
更难期:更加难以期盼。
唯将:只能。
终夜:整夜。
长开眼:保持清醒,不睡觉,比喻长时间思念。
报荅:报答。
平生:一生。
未展眉:未曾舒展眉头,形容一生愁苦。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深沉哀思和对过往美好时光无可奈何的诗。诗人通过自己的悲伤来反思生命的短暂,百年仅如弹指之间,不禁感慨万分。

“邓攸无子寻知命”一句,提及历史上的邓攸,他因无后而体会到命运的无常。接着,“潘岳悼亡犹费词”则是说即便是才子潘岳,在面对亲人去世时也要耗费许多文字来表达哀思。

“同穴窅冥何所望”表露了诗人对于共同埋骨之地的无奈与渺茫,暗示着生死之境难以企及。“他生缘会更难期”则是说未来重逢的机会极其渺小,不可预测。

最后两句,“唯将终夜长开眼,报荅平生未展眉”,诗人表达了彻夜不眠,只为在有限的生命里尽情回味那些未曾展现的欢乐时刻。整首诗通过对过往的追忆和对未来无常的感慨,传递出一种深切的人生哲思。

收录诗词(887)

元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字:微之

相关古诗词

酬乐天八月十五夜禁中独直玩月见寄

一年秋半月偏深,况就烟霄极赏心。

金凤台前波漾漾,玉钩帘下影沈沈。

宴移明处清兰路,歌待新词促翰林。

何意枚皋正承诏,瞥然尘念到江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酬乐天见寄

三千里外巴蛇穴,四十年来司马官。

瘴色满身治不尽,疮痕刮骨洗应难。

常甘人向衰容薄,独讶君将旧眼看。

前日诗中高盖字,至今唇舌遍长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酬乐天叹穷愁见寄

病煎愁绪转纷纷,百里何由说向君。

老去心情随日减,远来书信隔年闻。

三冬有电连春雨,九月无霜尽火云。

并与巴南终岁热,四时谁道各平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酬乐天叹损伤见寄

前途何在转茫茫,渐老那能不自伤。

病为怕风多睡月,起因花药暂扶床。

函关气索迷真侣,峡水波翻碍故乡。

唯有秋来两行泪,对君新赠远诗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