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方云卿地理

金仙顶门一只眼,五眼通神识无限。

云卿留得眼一只,眼力最高人不识。

眼里青囊一卷经,照破山川无遁形。

口谈祸福句句验,人谓先生真鬼灵。

自言好眼与人别,当年点得白龟睛上血。

龟存双眼我双眼,两眼精明光电掣。

有时采珠撼龙宫,有时捋须探虎穴。

独眼独眼真地仙,一角灵犀妙莫传。

谁知一眼二眼化千眼,笑杀时师空眼穿。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擅长风水地理的高人,以其独特的一只眼来比喻他对自然环境的深刻洞察。"金仙顶门一只眼,五眼通神识无限"表达了这种超凡脱俗的能力,仿佛这位高人能看透一切。"云卿留得眼一只,眼力最高人不识"则强调了他的眼力非同凡响,即便是其他人也难以理解其深度。

诗中还提到"眼里青囊一卷经,照破山川无遁形",此处的"青囊"可能象征着高人的知识或技能,而"一卷经"则暗示他对地理之学有着深厚的造诣。"照破山川无遁形"表现了他的能力可以洞察自然界的每一个角落。

接下来的"口谈祸福句句验,人谓先生真鬼灵"说明人们对于这位高人的评价,认为他能预言吉凶灾祥,简直如同有神鬼相助。"自言好眼与人别,当年点得白龟睛上血"则是高人自己的表述,他的眼睛与众不同,是由一种特别的方式获得的。

"龟存双眼我双眼,两眼精明光电掣"继续强调了他的眼睛不仅特殊而且精明异常。"有时采珠撼龙宫,有时捋须探虎穴"则展示了高人活动的广泛范围,从神秘的海底龙宫到危险的虎穴,皆在他的一眼之中。

最后,"独眼独眼真地仙,一角灵犀妙莫传"表达了一种对这位高人的崇敬之情,他的能力如同天上的仙人一般难以理解。"谁知一眼二眼化千眼,笑杀时师空眼穿"则是诗人对于这种超常能力的赞叹,似乎这位高人可以从他的眼睛中看出更多的真相。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地理风水大师的形象,他不仅拥有普通人所没有的洞察力,而且这种力量还能带来超乎常人的效果。

收录诗词(527)

何梦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中前后在世。咸淳元年,(公元一二六五年)进士,为太常博士,历监察御史官,大理寺卿。引疾去,筑室小酉源。元至元中,屡召不起,终于家。梦桂精于易,著有易衍及中庸,致用

  • 籍贯:淳安

相关古诗词

赠方星翁

忆别二十年,再见惊莽渺。

黔发上星霜,红颜化枯槁。

隔世或相逢,往事漫不考。

季子舌尚存,长卿心未老。

妙算出星躔,穷搜入冥窅。

病质愧衰迟,高论惊绝倒。

天地两无情,大化长浩浩。

逝者如川流,朝露溘春草。

行行重行行,贞名以为宝。

形式: 古风

赠术士邵易庵

易道皆万变,万汇寄一易。

大道降九流,至理散方术。

譬犹八面窗,八方可从入。

譬犹九达衢,九轨所由出。

道术虽二致,殊途极归一。

得医为仓扁,得法为轨革。

郭氏探锦囊,甘心步璇历。

勿谓所执微,垂名等籍籍。

易庵挟四技,每技探易赜。

技分易不精,君独精以密。

我愧绝韦编,所得止一画。

一画未为病,错出已什伯。

四事君尽兼,惧君苦形役。

持此应世间,化身须百亿。

形式: 古风

赠地理钱季实

神仙地理无多诀,未用寻龙先看峡。

次看峡内有明堂,外峡内堂垣气结。

交结深时垣气牢,交结浅时垣气泄。

回看远障起星峰,认得星峰是祖宗。

祖宗派下分嫡庶,庶是旁枝嫡正龙。

足趾未曾登绝顶,如何辨认嫡庶踪。

庶是旁枝为外从,嫡子必居堂奥中。

此是大法论嫡庶,未是穷源寻极致。

眼前大法既能明,更看嫡枝辨臧否。

譬如人家有嫡儿,或贤或否不易知。

贤者起家不肖败,嫡枝还更有妍媸。

到此须是牢著眼,切莫泥取嫡谓奇。

龙到成形方结穴,若不成形总虚设。

倾攲破碎缩肿粗,杂乱摆窜瘦死绝。

凡属此类不劳看,认得正龙成丑拙。

认形既真穴亦真,真形真穴自天成。

左右必有真缠护,真案真朝无异情。

地真气象自然别,山必绸缪水回折。

葱葱郁郁日回环,入眼精神俱焕发。

设从流派问源头,定是祖宗真骨血。

虽然龙真穴自真,或隐或显多误人。

正结人人能识得,不识偏颇闪侧情。

地有怪穴无怪局,认局方知穴法精。

毫釐之缪隔千里,万水千山差一指。

横斜直曲跬步间,撼动山川泣神鬼。

一山入脉百山随,尺寸高低认玄秘。

穴真节节自相符,若不相符穴是虚。

龙真穴假祸福异,误杀世人徒信书。

眼力不在书纸上,泥书空画葫芦样。

扫除万卷总虚谈,收入灵犀一点间。

形式: 古风

赠何觉山

昔有二道士,学道隐此山。

一觉径超诣,脱屣遗人寰。

石影未灭没,半出林峦间。

空山以名存,高踪那能攀。

下有可人翁,老去双鬓斑。

天涯蹇行足,日暮倦鸟还。

神交藐千古,试为问丸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