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其二)再用韵和赵晋臣敷文

野草闲花不当春,杜鹃却是旧知闻。

谩道不如归去住,梅雨,石榴花又是离魂。

前殿群臣深殿女,赭袍一点万红巾。

莫问兴亡今几主。听取,花前毛羽已羞人。

形式: 词牌: 定风波

翻译

野草闲花不配在春天盛开,只有杜鹃鸟的声音熟悉又古老。
别再说不如回家隐居,因为连梅雨季节和石榴花都让人想起离别之痛。
宫殿前的大臣们与深宫中的女子,他们的服饰形成鲜明对比,红袍与众多红巾相映。
不必追问如今换了多少君主。只听,花丛中鸟儿的叫声已让人为之羞愧。

注释

野草闲花:泛指寻常的花草,非名贵品种。
杜鹃:鸟名,叫声凄凉,常引人思乡或哀愁。
谩道:空谈,无谓地说。
梅雨:江南夏季的一种连绵阴雨天气。
石榴花:象征离别或哀伤。
万红巾:形容众多女子的红色头巾。
兴亡:朝代更迭,兴衰变迁。
毛羽:鸟的羽毛,此处比喻鸟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定风波·其二》。诗人以野草闲花与杜鹃鸟为引子,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野草闲花不当春,杜鹃却是旧知闻",通过对比,暗示了即使春光易逝,杜鹃鸟的啼声却唤起了他对过去岁月的记忆。"谩道不如归去住,梅雨,石榴花又是离魂",进一步表达了对故土和往昔生活的眷恋,以及对当前环境的无奈。

接下来的"前殿群臣深殿女,赭袍一点万红巾",描绘了一幅宫廷景象,暗指朝代更迭,君主更换,而自己只能在花前感叹岁月无情,"莫问兴亡今几主",流露出对国家兴衰的淡漠态度。最后,"听取,花前毛羽已羞人",以鸟自比,表达出词人对于自身年华老去、无法再参与政事的羞愧和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寓言性强,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变迁的描绘,展现了词人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和对世事沧桑的感慨。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定风波(其五)施枢密席上赋

春到蓬壶特地晴。神仙队里相公行。

翠玉相挨呼小字。须记。笑簪花底是飞琼。

总是倾城来一处。谁妒。谁携歌舞到园亭。

柳妒腰肢花妒艳。听看。流莺直是妒歌声。

形式: 词牌: 定风波

定风波(其一)用药名招婺源马荀仲游雨岩。马善医

山路风来草木香。雨馀凉意到胡床。

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堤防风月费篇章。

孤负寻常山简醉。独自。故应知子草玄忙。

湖海早知身汗漫。谁伴。只甘松竹共凄凉。

形式: 词牌: 定风波

定风波(其四)大醉归自葛溪亭归,窗间有题字令戒饮者,醉中戏作

昨夜山公倒载归。儿童应笑醉如泥。

试与扶头浑未醒。休问。梦魂犹在葛家溪。

千古醉乡来往路。知处。温柔东畔白云西。

起向绿窗高处看。题遍。刘伶元自有贤妻。

形式: 词牌: 定风波

定风波.暮春漫兴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形式: 词牌: 定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