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行路难

莫言行路难,夷狄如中国。

谓言骨肉亲,中门如异域。

出处全在人,路亦无通塞。

门前两条辙,何处去不得。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职]韵

翻译

不要说行走之路艰难,异族之地也如同中华。
亲人之间说骨肉情深,家中却像身处异国他乡。
事情的关键在于人心,道路并无阻塞或畅通的区别。
门前有两条路,何地不能到达呢?

注释

夷狄:古代对非华夏民族的统称。
中国:指中原地区或华夏文明。
骨肉亲:亲人关系。
中门:家门。
异域:陌生或不同的地方。
出处:关键所在。
通塞:畅通或阻塞。
辙:车轮痕迹,比喻道路。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聂夷中的《杂曲歌辞·行路难》,其中表达了对人生道路困顿和亲情冷漠的感慨。诗中“莫言行路难,夷狄如中国”两句,用夷狄(指古代中国西北部的少数民族)比喻异族之地,以此来形容自己在熟悉环境中的困顿感觉,表明即便是在本应熟知和亲切的地方,也可能遭遇难以预料的艰辛。

“谓言骨肉亲,中门如异域”则是说,即使是骨肉相连的至亲,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变得像隔绝的异乡一样无法沟通。这两句诗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

“出处全在人,路亦无通塞”表达了人生道路的选择完全取决于个人的态度,而不是外界环境的阻碍。这里的“路”不仅指物理意义上的道路,更是比喻生命中的选择和方向。

最后,“门前两条辙,何处去不得”则是在说,就在自己的脚下,似乎总有两种不同的路径可供选择,但实际上却又感觉到无论选择哪一条路,都无法达到心中所向往的地方。这两句诗流露出一种深切的无奈和迷茫。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展现了人生旅途中的复杂情感和困境,以及对亲情、人际关系和个人的自我选择的深刻体会。

收录诗词(31)

聂夷中(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约公元八七一年前后在世),唐末诗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两种历史记载。生卒年、生平均不详,约公元八七零年前后在世。官华阴尉。到任时,除琴书外,身无余物。其诗语言朴实,辞浅意哀。不少诗作对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剥削进行了深刻揭露,对广大田家农户的疾苦则寄予极为深切的同情

  • 字:坦之
  • 籍贯:其籍贯有河东(今山西运城)
  • 生卒年:871

相关古诗词

访嵩阳道士不遇

先生五岳游,文焰灭金鼎。

日下鹤过时,人间空落影。

常言一粒药,不随死生境。

何当列禦寇,去问仙人请。

形式: 古风

过比干墓

殷辛帝天下,厌为天下尊。

乾纲既一断,贤愚无二门。

佞是福身本,忠作丧己源。

饿虎不食子,人无骨肉恩。

日影不入地,下埋冤死魂。

腐骨不为土,应作石木根。

余来过此乡,下马吊此坟。

静念君臣间,有道谁敢论。

形式: 古风

住京寄同志

在京如在道,日日先鸡起。

不离十二街,日行一百里。

役役大块上,周朝复秦市。

贵贱与贤愚,古今同一轨。

白兔落天西,赤鸦飞海底。

一日复一日,日日无终始。

自嫌性如石,不达荣辱理。

试问九十翁,吾今尚如此。

形式: 古风

杂曲歌辞.饮酒乐

日月似有事,一夜行一周。

草木犹须老,人生得无愁。

一饮解百结,再饮破百忧。

白发欺贫贱,不入醉人头。

我愿东海水,尽向杯中流。

安得阮步兵,同入醉乡游。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