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牡丹

城中看花客,旦暮走营营。

素华人不顾,亦占牡丹名。

闭在深寺中,车马无来声。

唯有钱学士,尽日绕丛行。

怜此皓然质,无人自芳馨。

众嫌我独赏,移植在中庭。

留景夜不暝,迎光曙先明。

对之心亦静,虚白相向生。

唐昌玉蕊花,攀玩众所争。

折来比颜色,一种如瑶琼。

彼因稀见贵,此以多为轻。

始知无正色,爱恶随人情。

岂惟花独尔,理与人事并。

君看入时者,紫艳与红英。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城中观赏牡丹的景象,表现了诗人独自欣赏花卉之美,同时也反映出社会上人们对名贵事物的追求与忽视常见之物的现象。

诗中的“城中看花客,旦暮走营营”勾勒出了人们对于牡丹等名贵花卉追逐的热闹场景,而“素华人不顾,亦占牡丹名”则暗示了社会大众对常见之物的漠视。

接着,“闭在深寺中,车马无来声。唯有钱学士,尽日绕丛行。”描写了一位诗人独自在深邃的寺庙中与一位朋友共赏牡丹的情景,这里展现了对花卉之美的专注与宁静。

“怜此皓然质,无人自芳馨。众嫌我独赏,移植在中庭。”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常见而不为人所重视的牡丹感到可惜,从而决定将其移植到自己的庭院中。

“留景夜不暝,迎光曙先明。对之心亦静,虚白相向生。”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希望长久保存这种美丽的花卉,并在清晨第一缕阳光中欣赏它们,心灵也因此而宁静。

“唐昌玉蕊花,攀玩众所争。折来比颜色,一种如瑶琼。”这里通过对比,强调了牡丹之美丽,与众人追逐的稀有之物相比,并不逊色。

“彼因稀见贵,此以多为轻。始知无正色,爱恶随人情。”这几句诗批判了一种社会现象,即人们往往因为稀缺而重视,而忽略了常见之美。并指出没有固定的标准,人们的喜好与厌恶往往随个人情感而变化。

最后,“岂惟花独尔,理与人事并。君看入时者,紫艳与红英。”这几句诗则将这种对待花卉的态度比喻为人生,暗示了人世间的种种偏见与不公。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牡丹之美的描绘和独赏,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以及对人间是非的审视。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立春后五日

立春后五日,春态纷婀娜。

白日斜渐长,碧云低欲堕。

残冰坼玉片,新萼排红颗。

遇物尽欣欣,爱春非独我。

迎芳后园立,就暖前檐作。

还有惆怅心,欲别红炉火。

形式: 古风

立秋夕凉风忽至炎暑稍消即事咏怀寄汴州节度使李二十尚书

袅袅檐树动,好风西南来。

红缸霏微灭,碧幌飘飖开。

披襟有馀凉,拂簟无纤埃。

但喜烦暑退,不惜光阴催。

河秋稍清浅,月午方裴回。

或行或坐卧,体适心悠哉。

美人在浚都,旌旗绕楼台。

虽非沧溟阻,难见如蓬莱。

蝉迎节又换,雁送书未回。

君位日宠重,我年日摧颓。

无因风月下,一举平生杯。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立秋日曲江忆元九

下马柳阴下,独上堤上行。

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

两地新秋思,应同此日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仲夏斋戒月

仲夏斋戒月,三旬断腥膻。

自觉心骨爽,行起身翩翩。

始知绝粒人,四体更轻便。

初能脱病患,久必成神仙。

禦寇驭泠风,赤松游紫烟。

常疑此说谬,今乃知其然。

我今过半百,气衰神不全。

已垂两鬓丝,难补三丹田。

但减荤血味,稍结清净缘。

脱巾且修养,聊以终天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