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寒山寺(其三十一)

有人好臧否,信口乱比况。

张三小有才,李四大无当。

终日品藻人,不知是虚诳。

自己一灵物,抛在粪堆上。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鉴赏

这首诗以讽刺的手法揭示了社会中常见的现象——人们随意评价他人,往往缺乏公正与客观。诗人通过对比张三和李四的不同评价,指出这种行为的荒谬性。张三虽有小才,却被赞誉;而李大并无才能,却受到贬低。这种不公正的评价,如同将自己的一灵物抛弃在粪堆之上,既是对他人价值的忽视,也是对自己的无知表现。

诗中的“有人好臧否,信口乱比况”直接点明了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人们喜欢随意评价他人,且这种评价往往基于主观偏见,缺乏事实依据。这种行为不仅对被评价者不公平,也反映了评价者的无知和浅薄。

“张三小有才,李四大无当”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即使评价对象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但人们在评价时往往过于主观,忽视了个体间的具体差异。这种做法导致了对个体价值的误解和低估。

“终日品藻人,不知是虚诳”强调了这种随意评价行为的普遍性和危害性。人们整天忙于评价他人,却忘记了评价本身可能就是一种虚假的、不真实的活动。这不仅是对他人的一种不尊重,也是对自己认知能力的一种质疑。

最后,“自己一灵物,抛在粪堆上”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它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拥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将自己或他人的价值置于错误的评价之下,就如同将珍贵的物品扔进粪堆,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和损失。

综上所述,这首诗深刻地揭示了社会评价体系中的问题,鼓励人们在评价他人时保持公正、客观的态度,同时也反思自我,认识到每个人的价值都应得到尊重和认可。

收录诗词(598)

释怀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七七~一一三二),俗姓夏。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 号:慈受
  • 籍贯:寿春六安(今属安徽)

相关古诗词

拟寒山寺(其三十二)

人生萍托水,流转诸爱河。

鼓激无明风,出入生死波。

一念若知歇,诸魔必倒戈。

急须登觉岸,劝子莫蹉跎。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拟寒山寺(其三十三)

肥鱼死砧机,过在贪香饵。

蚌蛤不吞钩,亦遭人所嗜。

有身则有苦,无身则无累。

跳出业波澜,始到安乐地。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拟寒山寺(其三十四)

人生贪爱重,所欲未尝周。

一饭饱足矣,万钟心未休。

黑业埋头做,红裙判命求。

鬓毛已侵雪,犹自不知羞。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拟寒山寺(其三十五)

一朝失一朝,一瞬老一瞬。

去生渐渐远,去死渐渐近。

愿君倒指数,光阴有几寸。

蓦被死魔牵,前头多闷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