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人生贪爱重,所欲未尝周。
一饭饱足矣,万钟心未休。
黑业埋头做,红裙判命求。
鬓毛已侵雪,犹自不知羞。
这首诗揭示了人性中对物质与欲望的贪婪追求,以及这种追求带来的无尽烦恼和自我迷失。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人们在物质世界中的盲目追逐,从“人生贪爱重,所欲未尝周”开始,点明了人类对于满足欲望的渴望是永无止境的。“一饭饱足矣,万钟心未休”对比鲜明,通过食物的满足与精神欲望的永不满足形成强烈反差,展现了人性的矛盾与复杂。
接着,“黑业埋头做,红裙判命求”两句,进一步揭示了人们为了物质与权力不惜付出沉重代价,甚至牺牲生命,形象地描绘了社会底层劳苦大众的艰辛生活和上层社会为了权色而无所不用其极的场景。这里,“黑业”可能指代的是辛苦劳作,“红裙”则可能暗喻为女性,暗示了男性为了追求权力和地位而不惜利用或牺牲女性。
最后,“鬓毛已侵雪,犹自不知羞”表达了时间的无情流逝和人的迟钝无知。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逐渐老去,但仍然沉浸在欲望的追逐中,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违背了道德和人性的基本准则,表现出一种深深的悲哀和讽刺。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某些现实问题,尤其是对人性贪婪面的批判,以及对个体在社会大潮中迷失方向的感慨,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哲学深度。
不详
(一○七七~一一三二),俗姓夏。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一朝失一朝,一瞬老一瞬。
去生渐渐远,去死渐渐近。
愿君倒指数,光阴有几寸。
蓦被死魔牵,前头多闷闷。
黄犬被人杀,哀号告诉人。
汝不辨犬语,犬必怨汝身。
恶根今日种,苦果异时新。
酬偿恐未已,早以戒香熏。
黄犬见人喜,未唤先掉尾。
长年护汝家,深夜不敢睡。
无罪忽见烹,此理恐未是。
细推犬有功,却叹人无义。
因果耳不闻,说话多差错。
畜生若不杀,世上无处着。
此语乃魔语,诱人入鼎镬。
不知羊与人,互换相酬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