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白白江鱼入馔来

飘然有客出成都,直下湘江奉母趋。

綵鹢翻红飞画桨,珍鱼跳白入行厨。

斜量印颊如横剑,细数文鳞欲缀珠。

玉尺乍抛牵翠荇,银刀才剖藉青蒲。

鲜分池面羹原活,滑忆波心脂更腴。

贯柳犹怜霜泼剌,隔花谁荐雪肌肤。

海东远借垂竿手,堂上新挥斫脍图。

汲向涌泉应不俟,盛来截竹更何须。

曾经丙穴加餐劝,又进辰馐舞綵娱。

纵壑文章推旧族,卧冰家世溯前谟。

庭县政况能苏辙,带佩官还说绾符。

买自沙头逢亥日,烹传舵尾付丁奴。

莫教画板愚群獭,讵类铜盘幻一驴。

楚竹初然炊晓馔,蜀胶佐饷醉朝餔。

晴潭冻解供蔬笥,晚市烟寒绕荻芦。

游或武昌闲咏马,携将赤壁漫从苏。

秋风莼菜系归思,春水桃花问钓徒。

练影双双疑素结,锦鳞六六讶琼铺。

溉鬵诗卷常怀尔,弹铗歌声孰慰吾。

他日南湖相忆处,可凭溪友达书无。

形式: 排律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鱼宴席场景,充满了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与生活气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从捕鱼到烹饪、再到享用的过程,展现了江鱼入馔的全过程。

首句“飘然有客出成都,直下湘江奉母趋”,开篇即点明了人物身份与行动目的,一位客人从成都出发,直奔湘江,为的是奉养母亲,这一行为既体现了孝道,也预示了江鱼将成为宴席上的佳肴。

接下来,“彩鹢翻红飞画桨,珍鱼跳白入行厨”两句,生动描绘了捕鱼的场景,彩鹢(一种装饰华丽的船)在江面上飞速行驶,船上的人们奋力划桨,而江中的珍稀鱼类则跃出水面,落入行厨之中,准备成为美味佳肴。

“斜量印颊如横剑,细数文鳞欲缀珠”两句,通过形象的比喻,展示了捕鱼者对鱼的精准判断与细致操作,仿佛在鱼颊上刻印着横剑般的图案,细数着鱼鳞,如同想要将它们串成珍珠一般。

“玉尺乍抛牵翠荇,银刀才剖藉青蒲”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捕鱼后的处理过程,使用玉尺测量,银刀切割,翠绿的荇菜和青蒲作为辅助工具,使得整个过程显得既优雅又专业。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江鱼入馔的全过程,还融入了诗人对江鱼之美的赞美,以及对孝道的颂扬,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与人文情怀。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充满诗意的江边宴席之中,感受到了江鱼带来的不仅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情感的共鸣与文化的传承。

收录诗词(180)

李振钧(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闻熊振之明经话秦淮近事(其一)

好梦秦淮又共论,清光如昨更消魂。

水边残照红桥柳,花底春风白板门。

羌笛不堪迁客怨,绨袍犹有故人恩。

会须觅取题诗处,笑指当年旧酒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闻熊振之明经话秦淮近事(其二)

异香吹煖玉箫声,惭愧旗亭浪得名。

烟水易迷神女梦,江山如见古人情。

帘栊夜半红灯暗,杨柳阴中画舫轻。

未必使君真解事,鸭阑不使宿鸳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放言简振之(其一)

不忧老大鬓如银,要问千秋以后身。

欲杀埋甘青冢草,知还泛共绿波春。

万人学已能无敌,四壁家犹未是贫。

皓月当天天不语,悠悠可有意中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放言简振之(其二)

碌碌无为章句囚,狂歌醉卧碧云秋。

不谙生产千金子,自立功名万户侯。

末俗几曾逢笑口,古人未尽愿低头。

谪仙祗是能诗酒,已占人间第一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