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张舍人阁中直夜思闻雅琴因书事通简僚友

迢递天上直,寂寞丘中琴。

忆尔山水韵,起予仁智心。

凝情在正始,超想疏烦襟。

凉生子夜后,月照禁垣深。

远风霭兰气,微露清桐阴。

方袭缁衣庆,永奉南薰吟。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翻译

它直通天际,静寂山丘中的琴声悠扬。
回忆你的山水诗韵,激发我心中仁爱智慧。
情感凝聚在那初始的纯净,思绪超越,舒缓烦恼的心情。
深夜凉意渐生,月光洒满深深的宫墙。
远处吹来的风带着兰花的气息,微微显露清桐的树荫。
我正身着黑色僧衣庆祝,永远诵读你的南薰之歌。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吕温的作品,名为《奉和张舍人阁中直夜思闻雅琴因书事通简僚友》。从诗中的意境和语言风格来看,这是一首咏叹友情与自然美景交织的诗篇。

"迢递天上直,寂寞丘中琴。忆尔山水韵,起予仁智心。"

开篇两句通过对比的手法,将天空之广阔与丘陵之幽静形成鲜明对照,同时把这种环境的宁静与琴声的寂寥联系起来,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美好事物的记忆和向往。

"凝情在正始,超想疏烦襟。凉生子夜后,月照禁垣深。"

接下来的两句则是表达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停留在某个时刻,同时也超越了世间的繁杂和束缚。这一段落描绘出一个清凉而宁静的夜晚场景,月光洒满禁垣,营造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

"远风霭兰气,微露清桐阴。方袭缁衣庆,永奉南薰吟。"

最后两句则是对远处风中的花香和树下阴凉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对于友情长存的祝福与期待。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欣赏,也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静谧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寻和内心深处的友情怀念。诗中的意境清新脱俗,语言流畅自然,充分展现了吕温在唐代诗坛上的才华。

收录诗词(108)

吕温(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化光。德宗贞元十四年(798)进士,次年又中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贞元十九年(803),得王叔文推荐任左拾遗。贞元二十年夏,以侍御史为入蕃副使,在吐蕃滞留经年。顺宗即位,王叔文用事,他因在蕃中,未能参与“永贞革新”。永贞元年 (805)秋,使还,转户部员外郎。历司封员外郎、刑部郎中。元和三年 (808)秋,因与宰相李吉甫有隙,贬道州刺史,后徙衡州,甚有政声,世称“吕衡州”

  • 籍贯:唐河中(今永济市)
  • 生卒年:771~811

相关古诗词

奉和武中丞秋日台中寄怀简诸僚友

圣朝思纪律,宪府得中贤。

指顾风行地,仪形月丽天。

不仁恒自远,为政复何先。

虚室唯生白,闲情却草玄。

迎霜红叶早,过雨碧苔鲜。

鱼乐翻秋水,乌声隔暮烟。

旧游多绝席,感物遂成篇。

更许穷荒谷,追歌白雪前。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奉送范司空赴朔方

筑坛登上将,膝席委前筹。

虏灭南侵迹,朝分北顾忧。

抗旌回广漠,抚剑动旄头。

坐见黄云暮,行看白草秋。

山横旧秦塞,河绕古灵州。

戍守如无事,惟应猎骑游。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终南精舍月中闻磬声诗

月峰禅室掩,幽磬静昏氛。

思入空门妙,声从觉路闻。

泠泠满虚壑,杳杳出寒云。

天籁疑难辨,霜钟谁可分。

偶来游法界,便欲谢人群。

竟夕听真响,尘心自解纷。

形式: 排律 押[文]韵

道州夏日郡内北桥新亭书怀赠何元二处士

结构池梁上,登临日几回。

晴空交密叶,阴岸积苍苔。

爽气中央满,清风四面来。

振衣生羽翰,高枕出尘埃。

齐物鱼何乐,忘机鸟不猜。

闲销炎昼静,选胜火云开。

僻远宜孱性,优游赖废材。

愿为长泛梗,莫作重然灰。

守道穷非过,先时动是灾。

寄言徐孺子,宾榻旦徘徊。

形式: 排律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