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冰

西陵宜先启,春寒寝庙清。

历官分气候,天子荐精诚。

已辨瑶池色,如和玉佩鸣。

礼馀神转肃,曙后月残明。

雅合霜容洁,非同雪体轻。

空怜一掬水,珍重此时情。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翻译

西陵应当首先开启,春寒使庙宇显得格外清冷。
官员们依据时节举行祭祀,天子以虔诚之心献上祭品。
已经能分辨出瑶池般的清澈,仿佛玉佩相碰发出悦耳之声。
礼仪结束后,神灵的气息更加庄重,破晓后月光微弱而明亮。
这景象与霜雪的洁净相得益彰,不同于雪花的轻盈。
只可惜这捧清水,却承载着此刻深深的情感。

注释

西陵:古代帝王陵墓。
寝庙:供奉祖先的庙宇。
历官:掌管历法的官员。
精诚:真诚的心意。
瑶池:神话中的仙境,比喻清澈的池水。
玉佩:古代饰品,象征贵重或高雅。
礼馀:礼仪结束后。
曙后:黎明之后。
霜容:如霜般洁净的容颜。
雪体:雪花的形态。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鲍溶的《荐冰》,通过对寒冷春日中西陵庙宇清幽景象的描绘,以及天子推荐冰块以示诚意的典故,展现了诗人对严冬时节特有物象——冰的赞美和珍视。诗中的语言精炼、意境高远,体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功力。

首句“西陵宜先启”直接指出了地点和行动,西陵庙宇在春寒中被启开,寓意着一种肃穆与神圣。紧接着,“春寒寝庙清”则描绘出一个宁静而又清冷的画面,这种环境下的庙宇更加显得庄严和纯净。

“历官分气候,天子荐精诚”两句则引入了历史典故,即皇帝为了显示自己的诚意,而亲自推荐那些在严寒中结出的冰块。这不仅体现了君主的威仪,也反映出古人对自然物象的尊重与珍视。

“已辨瑶池色,如和玉佩鸣”通过比喻,将冰比作瑶池之色,形容其清澈无比;同时,又将冰与玉佩相比较,以声音来形容其清脆悦耳。这些对比不仅强化了诗中物象的美感,也突显了诗人的艺术功底。

“礼馀神转肃,曙后月残明”则是写诗人面对这纯洁冰块时的心境。礼毕之后,神情变得更加庄重肃穆,而夜晚的月光下,这些冰块反射着微弱的光芒,更添几分神秘。

“雅合霜容洁,非同雪体轻”中,“雅合”二字用来形容冰与霜在外观上的和谐统一,而“非同雪体轻”则指出冰与雪虽然都是冬日的产物,但它们在质地上有所区别,冰更为坚硬沉重。

最后,“空怜一掬水,珍重此时情”表达了诗人对这份得之不易的清寒物象的珍惜,以及对于这种特定时节美好情感的留恋。这里的“空怜”意味着无尽的爱惜,而“珍重此时情”则是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这个瞬间的宝贵与不舍。

总体而言,这首《荐冰》通过对冰这一自然物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是一首充满哲理和美学趣味的古典诗篇。

收录诗词(196)

鲍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籍贯不详,元和四年进士,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张为著《诗人主客图》,尊为“博解宏拔主”.将他与“广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奥逸主”孟云卿、“清奇雅正主”李益、“清奇僻苦主”盂郊、“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并列。为“六主”之一。宋代欧阳修、曾巩等对他的诗歌也颇为欣赏

  • 字:德源

相关古诗词

与峨眉山道士期尽日不至

倾景安再中,人生有何常。

胡为少君别,风驭峨眉阳。

结我千日期,青山故人堂。

期尽师不至,望云空烧香。

顾惭有限身,易老白日光。

怀君屡惊叹,支体安能强。

往闻清修箓,未究服食方。

瑶田有灵芝,眼见不得尝。

玉壶贮天地,岁月亦已长。

若用壶中景,东溟又堪伤。

寄言赤玉箫,夜夜吹清商。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子规

中林子规啼,云是古蜀帝。

蜀帝胡为鸟,惊急如罪戾。

一啼艳阳节,春色亦可替。

再啼孟夏林,密叶堪委翳。

三啼凉秋晓,百卉无生意。

四啼玄冥冬,云物惨不霁。

芸黄壮士发,沾洒妖姬袂。

悲深寒乌雏,哀掩病鹤翅。

胡为托幽命,庇质无完毳。

戚戚含至冤,卑卑忌群势。

吾闻凤皇长,羽族皆受制。

盍分翡翠毛,使学鹦鹉慧。

敌怨不在弦,一哀尚能继。

那令不知休,泣血经世世。

古风失中和,衰代因郑卫。

三叹尚淫哀,向渴嘻流涕。

如因异声感,乐与中肠契。

至教一昏芜,生人遂危脆。

古意叹通近,如上青天际。

荼蓼久已甘,空劳菫葵惠。

谁闻子规苦,思与正声计。

形式: 古风

山中冬思二首(其一)

山深先冬寒,败叶与林齐。

门巷非世路,何人念穷栖。

哀风破山起,夕雪误鸣鸡。

巢鸟侵旦出,饥猿无声啼。

晨兴动烟火,开云伐冰溪。

老木寒更瘦,阴云晴亦低。

我贫自求力,颜色常低迷。

时思灵台下,游子正悽悽。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山中冬思二首(其二)

雪壮冰亦坚,冻涧如平地。

幽人毛褐煖,笑就糟床醉。

唤人空谷应,开火寒猿至。

拾薪煮秋栗,看鼎书古字。

忽忆南涧游,衣巾多云气。

露脚寻逸僧,咨量意中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