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秋四十首(其二十一)

欲采琪花去,云深不可知。

青天难矫翼,尘世总低眉。

方朔何容易,灵均有所宜。

金丹如可授,会是别渑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感秋四十首(其二十一)》由明末清初诗人陈子升所作,通过“欲采琪花去,云深不可知”开篇,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难以触及的意境。诗人表达了想要追寻某种美好事物的愿望,但又感叹于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云深不可知,既象征着理想之境的遥远,也隐喻了现实世界的复杂与不易。

接着,“青天难矫翼,尘世总低眉”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青天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世界,而尘世则是充满束缚与无奈的现实。诗人以“难矫翼”和“总低眉”形象地描绘了在追求理想时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以及在现实面前的无力感。

“方朔何容易,灵均有所宜”则引用了历史人物方朔和屈原的名字,分别代表了机智与忠诚的形象,暗示了诗人对于理想实现的复杂态度。方朔的故事可能寓意着机智与变通,而屈原则象征着坚守与忠诚,两者并置,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最后,“金丹如可授,会是别渑淄”一句,以金丹为喻,表达了对某种能够改变现状、实现理想的方法或途径的渴望。然而,“会是别渑淄”则暗示了这种改变可能是区分清浊、分辨真伪的过程,意味着实现理想并非易事,需要辨别与选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引用,深刻地探讨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以及个人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的内心挣扎与思考。

收录诗词(949)

陈子升(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感秋四十首(其二十二)

故人书不至,边雁度梅关。

月色江湖上,秋声枕席间。

霜清九曜石,木落二樵山。

独向南楼叫,知予鸥鹭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感秋四十首(其二十三)

与子策龙媒,言登南武台。

长空一鸟疾,远水孤帆来。

自古兴怀地,应高作赋才。

北风吹且缓,目极秋云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感秋四十首(其二十四)

昔日王孙路,而今草已黄。

还家对乡里,拂面有繁霜。

磊落生高兴,萧条免慢藏。

浮家皆信美,回首暮川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感秋四十首(其二十五)

举世知名蚤,中年学道迟。

识途伤老马,戢翼愧长离。

与客吟风竹,寻僧供露葵。

旷怀人境内,何叹路多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