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自己将来更问谁,须弥还更戴须弥。
九峰末上能行令,免得重重涉水泥。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惟一的作品,名为《颂古三十六首》中的第十三首。它以独特的禅宗问答形式,寓言深刻,富有哲理。
"自己将来更问谁",诗人以疑问开篇,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终极归属和自我认知的问题,暗示了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寻求答案。
"须弥还更戴须弥",这里的“须弥”是佛教中的大山,常用来比喻高大无比的事物。诗人说即使在最高的须弥山上,还有更高的须弥存在,寓意着世间无尽的探索和超越。
"九峰末上能行令",九峰象征着九重天或九个境界,诗人强调即使达到极高的境地,仍需保持警觉和修行,不断前行。
"免得重重涉水泥",这里的“水泥”可能象征世俗的困扰或尘世的纷扰。诗人告诫人们要避免陷入重重困境,保持超脱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这种寓言方式,表达了对修行者内心的期许和对超越世俗的追求,体现了禅宗的智慧和修行者的坚韧。
不详
寻常遭遇不常情,费尽人才作赋声。
我似武乡增一叹,却怜元直死彭城。
不落宫商太古音,无劳弦上发清声。
高山流水有馀意,除却子期谁解听。
元正启祚,万物咸新。
觅一毫旧相,了不可得,千年桃核里,元是旧时仁。
觅一毫新相,了不可得,新旧之相既不可得,不可得亦不可得。
道泰时清万国宁,咸淳二年正月一。
秋雨乍晴,秋天如洗。九日菊花新,千林黄叶坠。
人人只知骤步登高,往往蹉过自家稳密田地。
切忌,切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