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逊斋招集同人赏可亭牡丹先过令兄乐窠斋头看雪毬席上予诵高武部宫山赋林太常茧庵宅牡丹诗即用其韵同人相率和之(其一)

留补堂前句,宫山最有闻。

花分都胜种,香染细湖云。

心曲先民古,风光汐社醺。

到今传盛事,可许续遗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董逊斋邀请众人在可亭赏牡丹的情景,同时穿插了对先贤作品的引用与致敬。首联“留补堂前句,宫山最有闻”,以“补堂”点明地点,暗示这里曾有过值得传颂的故事,而“宫山”则为地点增添了历史与文化的厚重感。颔联“花分都胜种,香染细湖云”,运用拟人手法,将牡丹的美丽与香气生动地描绘出来,仿佛能闻到那淡淡的花香,看到细湖上的云朵被花香所染,充满了诗意与想象。

颈联“心曲先民古,风光汐社醺”,表达了对古代先贤智慧与情感的敬仰,以及对当时聚会氛围的赞美。这里的“汐社”可能指的是某个文学社团或聚会,通过“醺”字形象地描绘出聚会时的欢乐与畅饮的场景,同时也暗含了对传统文化与精神追求的重视。

尾联“到今传盛事,可许续遗文”,总结了这次聚会的意义,不仅是一次赏花的盛宴,更是一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契机。这句话鼓励后人能够继承并发扬这份文化盛事,使之成为永恒的记忆与传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赏花聚会的文化氛围,既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是对未来文化传承的期许,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

收录诗词(798)

全祖望(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学者称谢山先生。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博通经史,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万斯同,于南明史实广为搜罗纂述,贡献甚大,其著作极为丰富,达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数学术著作用力极深。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 字:绍衣
  • 号:谢山
  • 籍贯: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
  • 生卒年:1705-1755

相关古诗词

董逊斋招集同人赏可亭牡丹先过令兄乐窠斋头看雪毬席上予诵高武部宫山赋林太常茧庵宅牡丹诗即用其韵同人相率和之(其二)

此日阳春好,异乎彼一时。

花王添羽卫,毬鞠有军仪。

世值清平运,人传燕乐诗。

祗应文字饮,确斗试偏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董逊斋招集同人赏可亭牡丹先过令兄乐窠斋头看雪毬席上予诵高武部宫山赋林太常茧庵宅牡丹诗即用其韵同人相率和之(其三)

可亭饶木石,落落水云流。

大有洛阳胜,兼为道北游。

清吟成白雪,吾道在沧洲。

花萼方争秀,连枝共唱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董逊斋招集同人赏可亭牡丹先过令兄乐窠斋头看雪毬席上予诵高武部宫山赋林太常茧庵宅牡丹诗即用其韵同人相率和之(其四)

十日春将去,斗杓不复东。

淋漓杜鹃两,泛滥菜花风。

前辈忽焉没,吾侪谁与同。

夺标惊健手,妒杀白头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古井叹为程尚书配金夫人作

尚书大儒子,不死非所期。

尚书且不死,而反得之妻。

妻挈女俱死,古井生香泥。

长虹夜半覆古井,光与余阙李黼祠堂齐。

吁嗟乎尚书不死非所期。

尚书究竟死,东市发叹噫。

失身早不决,应悔负扊扅。

国史既舛谬,地志复漏遗,我歌古井神凄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