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彦置酒筠溪明甫有诗次其韵

曳杖循清池,浩歌理忧端。

忧端不可解,遇酒即暂欢。

联绵九疑高,置我胸中蟠。

一浇岂易得,橡栗无朝餐。

赤鲤信久绝,白鸥盟亦寒。

何人过子云,慰此风月闲。

杯行不停手,共惜良夜阑。

陶然竹根卧,衾枕天地间。

形式: 古风

翻译

拄着拐杖漫步在清澈的池边,大声歌唱以排解心中的忧虑。
忧虑无法消除,只有遇到美酒才能暂时忘却。
连绵起伏的九嶷山高耸入云,它们像盘踞在我胸中的思绪。
一杯美酒难得畅饮,早晨甚至没有橡栗充饥。
鲜红的鲤鱼不再出现,与白鸥的盟约也变得冷淡。
谁能如扬雄那样来访,安慰我这悠闲赏月的心情。
酒杯不断传递,共同珍惜这美好的夜晚即将结束。
醉倒在竹根旁,仿佛与天地同眠。

注释

曳杖:拄杖。
清池:清澈的池塘。
浩歌:大声歌唱。
忧端:忧虑。
联绵:连绵起伏。
九疑:九嶷山。
置我胸中蟠:像盘踞在我心中。
橡栗:橡实。
赤鲤:鲜红的鲤鱼。
白鸥:白鸥。
子云:扬雄,西汉文学家。
慰:安慰。
良夜阑:美好的夜晚即将结束。
陶然:陶醉的样子。
竹根卧:醉倒在竹根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仕人在自然之中以饮酒为伴,暂时忘却忧愁的场景。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曳杖循清池"一句,以轻松自如的姿态,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状。"浩歌理忧端"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忧虑,但这种忧虑并未影响到他对生活的热爱。

接下来的"遇酒即暂欢"表明了酒精带给他的瞬间快乐,而这份快乐是短暂且有限的。"联绵九疑高,置我胸中蟠"则进一步描写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和矛盾。

"一浇岂易得,橡栗无朝餐"这一段落,通过对自然界食物的描述,反映出诗人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赤鲤信久绝,白鸥盟亦寒"则是对友情和世态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淡漠与孤独。

"何人过子云,慰此风月闲"一句,通过提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困惑,以及对宁静生活的渴望。"杯行不停手,共惜良夜阑"则是一种享受当下的态度,即便在孤独中,也能找到乐趣。

最后两句"陶然竹根卧,衾枕天地间"描绘了一副诗人安详入睡的画面,衬托出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心境。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哲学思考和艺术才华,是一篇充满生活智慧的佳作。

收录诗词(779)

李弥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号:筠西翁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085~1153

相关古诗词

五石(其二)水月岩

明泉落岩隈,满月挂山额。

疏星淡月汉,下与水光白。

了然心境空,炯炯照琼宅。

鸿鸣夜更清,欲卧已终夕。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五石(其一)群玉峰

五城十二楼,高下耸寒玉。

天空开翠微,不受尘土触。

半生嗟环辕,万事惊转毂。

寄语山中人,为占一峰绿。

形式: 古风

五石(其三)遥岑

宿雨洗空阔,出此方寸岑。

联绵翠光浮,妙巧不可寻。

飞云去未返,慰我千里心。

谁为具徽弦,有酒聊自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五石(其四)碧涧

苍崖高郁盘,下有千仞倾。

当时捐佩侣,寄此琤琮声。

坐石风露晚,心与秋月明。

沧浪若可濯,勿负冠上缨。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