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閒抱瑶琴入武夷,名山不隐复何之。
五车旧富三冬学,一卷新题九曲诗。
雕鹗渐冲霄汉远,蜩蝉自送夕阳迟。
君家清献梅花在,静对高标有所思。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蓝仁所作的《次赵声远韵》,以闲适的心情和文人雅趣,描绘了作者怀抱瑶琴游历武夷山的场景。首句“閒抱瑶琴入武夷”展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形象,将琴作为心灵寄托,游历名胜之地。第二句“名山不隐复何之”表达了对名山美景的留恋,暗示了诗人不拘于世俗,追求隐逸生活的志向。
接下来,“五车旧富三冬学,一卷新题九曲诗”两句,通过自谦的方式,表达了诗人深厚的学问积累和创作才华,即使在寒冬腊月也能勤奋学习,且在游览武夷九曲时即兴赋诗。
“雕鹗渐冲霄汉远,蜩蝉自送夕阳迟”运用了雕鹗翱翔天际和蝉鸣夕阳的意象,寓言诗人志向高远,同时借蝉鸣夕阳表达时光流逝的感慨。
最后,“君家清献梅花在,静对高标有所思”以梅花的高洁品格象征赵声远的品性,诗人静心欣赏梅花,暗含对友人的敬仰和对高尚人格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友情的深深思考。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流畅,意境优美,既体现了诗人自身的才情,也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不详
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兵戈已觉素心违,潦倒山林两布衣。
茅屋春深桑柘薄,石田岁晚稻粱微。
绿尊但用平生足,白发方知往事非。
九曲月明春水碧,夜深同坐钓鱼矶。
四贤同起七闽中,久望仙舟上北风。
水驿偶成三宿别,茅檐因得一尊同。
高歌激烈词源涌,古帖临摹笔阵雄。
他日瀛洲群彦集,题书报与白头翁。
早岁宜充观国宾,故乡长念倚门亲。
白头作梦持环在,沧海驰情恋阙频。
祖帐又开喧道路,仙槎欲泛上星辰。
徵诗饯远惭衰老,空向山林想吉人。
华盖峰前上方观,武夷洞口远游仙。
送君竹杖归千里,寄我茅斋住两年。
紫气浮关开雨雪,白云垂户候林泉。
老怀此别休惆怅,更说崆峒寿几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