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和杂书五首.八月九日

晓虹跨江一千尺,平浪东西入天碧。

游人初觉秋气凉,衣不禁风薄罗窄。

渔家小艇方醉眠,艇里长鱼三尺白。

彩栏北倚数流萤,似与流萤旧相识。

香脂揩尽暗成云,银甲试弦初未直。

桥前流水声潺潺,年华一去何时还。

重来若问桃花路,记取松亭月影间。

形式: 古风

翻译

清晨的彩虹横跨江面一千里,平静的波浪在东西两端融入蓝天。
游人刚刚感受到秋天的凉意,单薄的罗衫抵挡不住微风。
渔夫的小船正沉睡,船中有一条三尺长的白鱼。
他靠着彩栏欣赏着点点流萤,仿佛与这些萤火虫老朋友重逢。
脂粉擦净后,肌肤如云般暗淡,试弹的银色琴弦还未调直。
桥下流水声潺潺,岁月流逝,何时能再回溯。
如果再来寻找桃花盛开的小径,请记住松亭月光下的景象。

注释

晓虹:清晨的彩虹。
跨:横跨。
江:江面。
千尺:一千里。
游人:游客。
秋气凉:秋天的凉意。
衣:衣物。
不禁:抵挡不住。
渔家:渔夫。
小艇:小船。
醉眠:沉睡。
艇里:船中。
长鱼:长的鱼。
白:白色。
彩栏:彩色的栏杆。
倚:靠着。
流萤:萤火虫。
旧相识:老朋友。
香脂:脂粉。
暗成云:肌肤如云般暗淡。
银甲:银色琴弦。
试弦:调试琴弦。
桥前:桥下。
潺潺:流水声。
年华:岁月。
何时还:何时能再回。
桃花路:桃花盛开的小径。
松亭:松亭。
月影:月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清晨的江景图。"晓虹跨江一千尺"以夸张的手法写出彩虹横跨江面的壮观景象,"平浪东西入天碧"则展现出江水波平如镜,与天色融为一体。诗人通过"秋气凉"暗示季节转换,衣着单薄的游人感受到微凉的秋意。

接下来,诗人将视线转向渔家生活,"渔家小艇方醉眠"描绘出渔夫们在小艇上安睡的情景,"艇里长鱼三尺白"则增添了宁静和谐的画面,暗示着江中的生机。"彩栏北倚数流萤"写诗人独自欣赏流萤,流萤仿佛成了他的老朋友,增添了孤独而静谧的氛围。

"香脂揩尽暗成云"可能指的是女子的脂粉,这里借以表达时光流逝,"银甲试弦初未直"则可能是诗人抚琴自娱,但音调未调准,暗含了心中的感慨。"桥前流水声潺潺"以流水声衬托出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惆怅,"年华一去何时还"直接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深深感叹。

最后,诗人对未来留有期待,"重来若问桃花路,记取松亭月影间",告诉读者如果再次来访,应记得寻找那松亭月下的美好回忆,以此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和对过去的怀念。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展现了蔡襄细腻的观察力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420)

蔡襄(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任福建路转运使时,倡植福州至漳州700里驿道松;在建州时,主持制作武夷茶精品“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所著《荔枝谱》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工书法,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

  • 字:君谟
  • 籍贯: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
  • 生卒年: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

相关古诗词

至和杂书五首.八月二日

浓云瞥过双凤飞,清颜照射朝日辉。

画船南畔烟成阵,鲜荷掩护仙铢衣。

凝魂杳眇不知处,酒醺香破惊新知。

一声入耳醉人骨,天容牢落星点稀。

海山万里风涛外,扶桑未老成春丝。

春丝不断萦成结,玉环宛转无穷时。

晓帘半上香飘穗,笑指冰壶凝远泪。

秦楼后夜锁孤鸾,秋风不动乌龙睡。

愿将琼树隔花看,一一花房暗相值。

浊水芙蕖天际云,长时倚望清江滨。

迎来未语送归速,暮山紫翠空含嚬。

劝君美酒千万寿,情如芳草年年新。

形式: 古风

八月十九日

潮头出海卷秋风,风豪潮起苍海空。

弄潮船旗出复没,腾身潮上争骁雄。

沙头万目注江水,晴雷乾雹来无穷。

窗外帘旌飞猎猎,新醅翠斝行坐中。

欲作吴歌弄清昼,回看满眼西阳红。

六曲屏深映云母,珠盘缕缕青鸦茸。

山移海转有变化,生缘长短须相逢。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至和杂书五首.八月十二日

高楼中天月色净,玉山禾熟秋云映。

草边水际见流萤,流萤独自寻香径。

棱层雁塔挂千灯,密意虽通语还并。

城上惊乌飞复啼,落泊无依终不定。

欲下长桥夜漏深,烛台飘灺青梧阴。

仙人若也乘鸾去,彩雾千重何处寻。

形式: 古风

西斋秋暑

斋居一室静,昼永来风微。

仙棋覆前局,女布便轻衣。

向人颜色强,与世心事违。

且效金门隐,讵有田园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