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饮酒二十首(其五)

世人笑我拙,有酒不肯斟。

我笑世人狂,醒醉各失真。

醉时醒时言,醒时醉时心。

醒言不可道,醉心安足任。

兀兀徒自为,言行互商参。

往昔多醒者,被酒同醉人。

醉心尚可易,醒亦非其伦。

因醉乃有醒,尝为醉人瞋。

瞋中多杂乱,益伤人醉深。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饮酒与醒觉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人们在不同状态下的真实面貌。诗人通过“世人笑我拙,有酒不肯斟”开篇,巧妙地将自己置于被嘲笑的位置,却以“我笑世人狂,醒醉各失真”回应,揭示出对世俗评价的超然态度。接着,“醉时醒时言,醒时醉时心”两句,进一步阐述了人在不同状态下的言语与内心的真实差异,强调了清醒与醉酒状态下的本质区别。

“醒言不可道,醉心安足任”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言语与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认为清醒时的言语难以完全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而醉酒时的心境虽自由但又可能偏离正轨。随后,“兀兀徒自为,言行互商参”则暗示了诗人对于自身行为和言语的反思,以及在言行之间寻找平衡的努力。

“往昔多醒者,被酒同醉人”这一句,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指出过去看似清醒的人,在某种意义上与醉酒之人并无本质区别,都在某种程度上迷失了自我。接下来,“醉心尚可易,醒亦非其伦”强调了醉酒之心虽易于改变,但真正的清醒却难能可贵,非同寻常。

最后,“因醉乃有醒,尝为醉人瞋”表明了诗人对于醉与醒之间相互转化的理解,以及对那些因醉酒而失去理智之人的宽容与理解。“瞋中多杂乱,益伤人醉深”则提醒人们,愤怒与混乱只会加深醉酒的痛苦,强调了保持内心平静的重要性。

整首诗以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人性以及社会现象的独特洞察,通过对饮酒与醒觉的探讨,反映了对个体真实性的追求与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性思考。

收录诗词(1727)

释函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不饮酒二十首(其六)

季鹰仕晋惠,虑祸归乡闾。

尝因秋风起,忽忽思莼鲈。

顾荣乃酣饮,废职徙中书。

人臣尽明哲,王室谁为图。

鹿车乘伯伦,荷锸随一壶。

未死而计埋,设心何能无。

当时以为贤,逐名多近愚。

此身苟可遗,穷达恒晏如。

才势两俱窘,方寸吾有庐。

生死亦偶然,毋为豫名模。

形式: 古风

不饮酒二十首(其七)

居山三十年,蔬食不过午。

腾腾无所为,于世复何补。

一食已足多,岂敢更奢取。

年迈愧躬耕,赖有同道侣。

兀坐尝思过,勉此安心处。

惺惺尚不堪,悠然见前古。

形式: 古风

不饮酒二十首(其八)

省虑道之媒,省事道之贼。

世无无事人,欲省省不得。

细氓营一家,君子匡王国。

优游泉石士,所计维衣食。

计食岂不耕,计衣岂不织。

一衣足三年,再食日始昃。

耒耜良苦辛,将以解微识。

饱煖无馀情,千峰影自息。

即使长饥寒,我心终不惑。

此语寄世间,各各当努力。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不饮酒二十首(其九)

中士重名教,上士慎幽独。

幽独吾自知,寤寐徒往复。

心一境乃空,观化成相续。

绝物岂不劳,讵更徇所欲。

醉者之堕车,不死焉足赎。

苦雾积寒林,微香汎石屋。

破衲深蒙头,不真亦不俗。

此士过华胥,风味似天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