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饮酒二十首(其八)

省虑道之媒,省事道之贼。

世无无事人,欲省省不得。

细氓营一家,君子匡王国。

优游泉石士,所计维衣食。

计食岂不耕,计衣岂不织。

一衣足三年,再食日始昃。

耒耜良苦辛,将以解微识。

饱煖无馀情,千峰影自息。

即使长饥寒,我心终不惑。

此语寄世间,各各当努力。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不饮酒二十首(其八)》,由明代僧人释函是所作。诗中探讨了对“省”与“欲”的思考,以及不同人群在生活追求上的差异。

首句“省虑道之媒,省事道之贼”,提出“省”与“道”的关系,认为过度的思虑会成为阻碍修行的媒介,而过多的事务则会成为破坏修行的贼寇。接着,“世无无事人,欲省省不得”表达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难以避免各种事务和欲望,从而无法真正实现“省”。

“细氓营一家,君子匡王国”对比了普通人与君子在生活目标上的差异,前者专注于家庭生计,后者则致力于国家治理。随后,“优游泉石士,所计维衣食”描绘了隐士们的生活状态,他们虽计及衣食,但更多地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计食岂不耕,计衣岂不织”提出了一种朴素的生活哲学,即通过劳动获取所需。接着,“一衣足三年,再食日始昃”展示了简朴生活的美好,一件衣服可以穿三年,一顿饭吃到太阳偏西,强调了物质需求的适度。

“耒耜良苦辛,将以解微识”指出农耕的辛苦,但正是这种艰苦劳作,让人理解到生活的真谛。最后,“饱煖无馀情,千峰影自息”表达了满足于简单生活的人,内心平静如水,不为外物所动。即使面对长期的饥饿与寒冷,内心的信念也不会动摇。

整首诗通过对比不同人群的生活态度,强调了“省”与“欲”的重要性,以及在追求物质满足的同时,保持心灵的纯净和平静。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真谛,鼓励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收录诗词(1727)

释函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不饮酒二十首(其九)

中士重名教,上士慎幽独。

幽独吾自知,寤寐徒往复。

心一境乃空,观化成相续。

绝物岂不劳,讵更徇所欲。

醉者之堕车,不死焉足赎。

苦雾积寒林,微香汎石屋。

破衲深蒙头,不真亦不俗。

此士过华胥,风味似天竺。

形式: 古风

不饮酒二十首(其十)

结宇崇厓下,冬景多寒云。

飞雁迷云中,空有声遥闻。

日出已近西,群峦列馀曛。

千仞临江湄,暮帆微见人。

远睇在天上,下视水无粼。

我乃不知处,思共谁为邻。

坐对晚甘侯,头无漉酒巾。

清歌每竟夕,翛然忘极贫。

形式: 古风

不饮酒二十首(其十一)

我有一枝藤,尝拄海蠃巅。

东南抗巨灵,北与楚云连。

目不接千里,江山常现前。

青嶂皆崒嵂,排叠成蜿蜒。

桐椅昼森森,灵鷟翔翩翩。

幽谷产奇葩,临厓喷飞泉。

中有凌霄台,登高望神仙。

驾鸿乘空来,上下生紫烟。

此岂梦中事,亦非意云然。

太白醉一斗,酒中无百篇。

我无太白才,宁当醉时诠。

愿听予一曲,长谣叹无缘。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不饮酒二十首(其十二)

生亦我所欲,一死不可逃。

东吴有张悌,可以励士操。

牛渚至今在,江水空滔滔。

今日我死日,仲思安足邀。

曾受丞相知,常恐负贤豪。

贤者讵不重,知己诚难遭。

此心苟可已,角巾归蓬蒿。

人生贵适意,痛饮读离骚。

何自苦乃尔,九原无醇醪。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