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昔昔盐.倦寝听晨鸡

去去边城骑,愁眠掩夜闺。

披衣窥落月,拭泪待鸣鸡。

不愤连年别,那堪长夜啼。

功成应自恨,早晚发辽西。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齐]韵

翻译

离开家乡前往边城,夜晚难眠紧闭闺门。
披着衣服偷看落月,擦拭眼泪等待天明鸡鸣。
难以忍受连续多年的离别,更无法承受漫长黑夜的哭泣。
功成名就后也许会自我遗憾,何时才能从辽西出发归来。

注释

去去:离开。
边城:边疆的城市。
愁眠:忧虑入眠。
掩:遮掩。
夜闺:夜晚的闺房。
披衣:穿着衣服。
窥:偷看。
落月:下落的月亮。
拭泪:擦眼泪。
鸣鸡:报晓的公鸡。
不愤:不甘心。
连年别:连续多年分别。
那堪:怎能忍受。
长夜啼:整夜哭泣。
功成:功业有成。
自恨:自我遗憾。
早晚:早晚有一天。
发辽西:从辽西出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边塞将士夜不能寐,心中充满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战争带来的孤独与忧虑。开篇“去去边城骑”即设定了边疆的氛围,“愁眠掩夜闺”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安与烦恼。

“披衣窥落月,拭泪待鸣鸡”中的动作和情感交织,展现了诗人在清冷的月光下凝视,眼中含泪,却又在等待着晨鸡的叫声,似乎想通过这自然的声音来唤醒自己,或者寻找一丝慰藉。

“不愤连年别,那堪长夜啼”表达了诗人对长久离别的无奈和哀伤,以及在漫长的夜晚中只能发出低沉悲凉的叹息。

最后,“功成应自恨,早晚发辽西”则是诗人对于完成战功后的自我反省与内疚,似乎认为即便是为了国家的需要,也难免会有所遗憾。而“早晚发辽西”则预示着即将启程,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家人的思念交织在一起。

整首诗通过对夜景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情,展现了边塞生活的孤寂与战争带来的精神压力,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家庭和平常生活的深切渴望。

收录诗词(265)

赵嘏(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 字:承佑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 生卒年:约806年——约853年

相关古诗词

杂曲歌辞.昔昔盐.綵凤逐帷低

巧绣双飞凤,朝朝伴下帷。

春花那见照,暮色已频欺。

欲卷思君处,将啼裛泪时。何年征戍客?

传语报佳期。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支]韵

杂曲歌辞.昔昔盐.惊魂同夜鹊

万里无人见,众情难与论。

思君常入梦,同鹊屡惊魂。

孤寝红罗帐,双啼玉箸痕。

妾心甘自保,岂复暂忘恩。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元]韵

杂曲歌辞.昔昔盐.暗牖悬蛛网

暗中蛛网织,历乱绮窗前。

万里终无信,一条徒自悬。

分从珠露滴,愁见隙风牵。

妾意何聊赖,看看剧断弦。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先]韵

杂曲歌辞.昔昔盐.蟠龙随镜隐

鸾镜无由照,蛾眉岂忍看。

不知愁发换,空见隐龙蟠。

那惬红颜改,偏伤白日残。

今朝窥玉匣,双泪落阑干。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