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昔昔盐.蟠龙随镜隐

鸾镜无由照,蛾眉岂忍看。

不知愁发换,空见隐龙蟠。

那惬红颜改,偏伤白日残。

今朝窥玉匣,双泪落阑干。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寒]韵

翻译

无法用鸾镜照见自己的容颜,蛾眉再美也难以面对。
未曾察觉愁苦已使黑发变白,只能看到时光如隐龙盘旋而过。
不满足于青春容貌的凋零,更伤心于白日的匆匆流逝。
今日打开妆奁,映入眼帘的是憔悴的自己,泪水涟涟打湿了栏杆。

注释

鸾镜:古代铜镜,用来照影子。
蛾眉:女子美丽的眉毛,代指美貌。
愁发换:因愁苦而头发变白。
隐龙蟠:形容时光如龙盘旋,暗示岁月流逝。
红颜改:青春容貌的改变。
白日残:指白天渐渐消逝。
玉匣:精致的妆奁,存放化妆品或首饰的盒子。
阑干:栏杆,这里指妆奁边的栏杆。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赵嘏的《杂曲歌辞·昔昔盐》中的片段,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和个人情感无法挽留的哀伤。从文中可以看出,诗人通过描绘一面古镜和眉妩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美好的珍惜与不舍。

“鸾镜无由照”中的“鸾镜”,在古代通常指的是装饰精美的铜镜,这里象征着审视自我的工具。镜中映出的不仅是外貌,还有内心的情感变化。“蛾眉岂忍看”则描绘了一种难以承受的美丽,蛾眉即古代对美女眉毛的形容词,这里通过“岂忍看”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份美丽的不舍和珍惜。

“不知愁发换”意味着诗人的忧愁无处安放,不知如何排解。"空见隐龙蟠"中的“隐龙”,常用来比喻深藏不露的才能或境界,这里则可能暗指美好的东西往往隐藏而难以捕捉。

“那惬红颜改”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无奈,“偏伤白日残”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流逝带来的痛感。"今朝窥玉匣,双泪落阑干"中,“窥玉匣”可能暗示着诗人在今日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而“双泪落阑干”则是对这一刻深切情感的流露。

整体而言,这段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通过镜子、眉妩等元素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易逝和个人情感无法挽留的哀伤。

收录诗词(265)

赵嘏(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 字:承佑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 生卒年:约806年——约853年

相关古诗词

江边

终日劳车马,江边款竹扉。

残花春浪阔,小酒故人稀。

戍鼓客帆远,津云夕照微。

何由兄与弟,俱及暮春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江亭晚望

碧江凉冷雁来疏,閒望江云思有馀。

秋馆池亭荷叶歇,野人篱落豆花初。

无愁自得仙翁术,多病能忘太史书。

闻说故园香稻熟,片帆归去就鲈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自遣

晚树疏蝉起别愁,远人回首忆沧洲。

江连故国无穷恨,日带残云一片秋。

久客转谙时态薄,多情只共酒淹留。

到头生长烟霞者,须向烟霞老始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西峰即事献沈大夫

松竹闲游道路身,衣襟落尽往来尘。

山连谢宅馀霞在,水映琴溪旧浪春。

拂榻从容今有地,酬恩寂寞久无人。

安知不及屠沽者,曾对青萍泪满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