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张祜处士丹阳故居

忆昔为儿逐我兄,曾抛竹马拜先生。

书斋已换当时主,诗壁空题故友名。

岂是争权留怨敌,可怜当路尽公卿。

柴扉草屋无人问,犹向荒田责地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回忆起年幼时跟随哥哥,曾经丢下竹马去拜见老师。
书房已经换了新的主人,昔日题写的友人名字空留墙上。
难道是为了争夺权力留下了仇敌?可叹那些当权者都是高官显贵。
简陋的柴门草屋无人过问,他们依旧向荒田索要土地税。

注释

昔:过去。
儿:小孩。
逐:跟随。
兄:哥哥。
曾:曾经。
抛:丢弃。
竹马:儿童游戏用的竹制马。
拜:拜见。
先生:老师。
书斋:书房。
换:更换。
当时主:原来的主人。
诗壁:题诗的墙壁。
故友:老朋友。
名:名字。
岂是:难道是。
争权:争夺权力。
留:留下。
怨敌:仇敌。
可怜:可叹。
当路:当权者。
尽:全部是。
公卿:高官显贵。
柴扉:简陋的柴门。
草屋:草房。
无人问:无人过问。
犹:仍然。
向:向。
荒田:荒芜的田地。
责:索取。
地征:土地税。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颜萱的《过张祜处士丹阳故居》,通过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场景,可以看出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忆昔为儿逐我兄,曾抛竹马拜先生。" 这两句诗表明诗人在回忆过去,当年作为孩子跟随哥哥,在竹林中骑着竹马玩耍,同时也向学问渊博的师长学习知识,这里展现了纯真的童年和对知识的渴望。

"书斋已换当时主,诗壁空题故友名。" 这两句则描绘出一个场景:书房已经易主,而墙上还留有昔日朋友题写的名字。这不仅是空间的变迁,也反映了时间流逝和人事更替的无常。

"岂是争权留怨敌, 可怜当路尽公卿。" 这两句表达了一种对现实的感慨,诗中提到的“争权”、“怨敌”暗示了社会上的竞争和矛盾,而“可怜”则表现出诗人对于那些已经离开的人世间的同情心。

最后两句"柴扉草屋无人问,犹向荒田责地征。" 描述了一种孤寂与荒凉的景象,柴门草屋无人过问,而诗人仍旧在荒废的田野中寻找着往日的地界,这既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也象征了内心对于过去的执念和怀旧的情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故居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知识以及时间流逝的珍惜之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郁和无奈,是一首充满怀旧色彩的作品。

收录诗词(3)

颜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羊振文归觐桂阳

高挂吴帆喜动容,问安归去指湘峰。

悬鱼庭内芝兰秀,驭鹤门前薜荔封。

红旆正怜棠影茂,綵衣偏带桂香浓。

临岐独有沾襟恋,南巷当年共化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送圆载上人

师来一世恣经行,却泛沧波问去程。

心静已能防渴鹿,鼙喧时为骇长鲸。

禅林几结金桃重,梵室重修铁瓦轻。

料得还乡无别利,只应先见日华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白露为霜

悲秋将岁晚,繁露已成霜。

遍渚芦先白,沾篱菊自黄。

应钟鸣远寺,拥雁度三湘。

气逼襦衣薄,寒侵宵梦长。

满庭添月色,拂水敛荷香。

独念蓬门下,穷年在一方。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吴宫教美人战

有客陈兵画,功成欲霸吴。

玉颜承将略,金钿指军符。

转佩风云暗,鸣鼙锦绣趋。

雪花频落粉,香汗尽流珠。

掩笑谁干令,严刑必用诛。

至今孙子术,犹可静边隅。

形式: 排律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