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秘阁侍郎

楮冠仍用竹为簪,随分林亭自称心。

病里亦难全断酒,老来无柰更耽吟。

闲行策杖青苔径,静坐移床绿树阴。

时有新诗寄何处,蓬丘仙客是知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我仍然戴着竹制的帽子,像簪子一样简单,随性地在树林和亭台间漫步,做自己想做的事。
即使生病,我也难以完全戒酒,年纪大了,更加沉溺于诗歌创作。
闲暇时我拄着拐杖走在长满青苔的小路上,静静地坐在绿树荫下。
偶尔会有新的诗作,寄向哪里呢?希望蓬丘的仙人能成为我的知音。

注释

楮冠:用楮皮制成的帽子。
随分:随意,随性。
林亭:树林和亭台。
自称心:符合自己的心意。
全断酒:完全戒酒。
耽吟:沉迷于吟诗。
策杖:拄杖。
青苔径:长满青苔的小路。
移床:移动床铺。
蓬丘:传说中的仙人居住之地。
仙客:仙人。
知音:理解并欣赏的人。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隐居生活中的自得其乐和淡泊名利。"楮冠仍用竹为簪,随分林亭自称心"表明诗人仍保持着古朴的生活方式,使用简单的竹簪固定头冠,在林中小屋里随性地享受自己内心的宁静。

"病里亦难全断酒,老来无柰更耽吟"显示了诗人即使在生病时也不忍完全戒掉美酒,而到了年迈之际,对于那些琐碎的事物反而更加留恋不舍,享受其中的乐趣。

"闲行策杖青苔径,静坐移床绿树阴"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的悠然自得,无论是闲逛时手持拐杖踏过苔藓覆盖的小道,还是静坐时将床移至绿荫之下,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最后两句"时有新诗寄何处,蓬丘仙客是知音"则表达了诗人时而创作新诗,并寄送给远方的朋友——蓬莱山上的仙客,他们之间通过诗歌交流思想和情感,是彼此心灵的知己。

这首诗语言自然,意境淡远,展示了诗人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91)

李昉(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后汉乾佑年间(948年)进士。累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宋初为中书舍人。宋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平章事。以特进、司空致仕,至道二年(996年)卒,年七十二,赠司徒,谥文正。效法白居易诗风,为“白体诗”代表人物之一。典诰命共三十余年,曾参与编写宋代四大类书中的三部(《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有文集五十卷,今已佚

  • 字:明远
  • 籍贯: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
  • 生卒年:925年-996年2月22日

相关古诗词

辄歌盛美寄秘阁侍郎

满朝清望更谁如,才略文章尽有馀。

避宠怕闻调鼎鼐,爱闲专喜掌图书。

歌诗唱和心偏乐,势利奔趋迹自疏。

恰与宗兄性相近,好来城外卜邻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辄歌盛美献秘阁侍郎

济时才略本纵横,翻向文章振大名。

政事堂中辞重位,图书阁下养闲情。

高高节行将谁比,的的襟怀向我倾。

吟得新诗只相寄,心看轩冕一铢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暑雨初晴炎风称解更逢连假甚适闲情竹轩正恣于高眠蓬阁忽贻于佳句一篇一咏虽许于唱酬载笑载言颇疏于陪接不蒙顾我深所慊怀敢次来章用伸微抱

一朝才退掩衡门,如此争能答圣恩。

病质尚惭纡组绶,闲心惟拟泥琴樽。

行虽策杖身无力,卧亦看书眼渐昏。

蓬阁神仙转疏我,近来曾不访西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谢侍郎三弟朝盖相过

喜得君来慰我心,清欢何假酒频斟。

共窥鹤迹行苔径,同听莺声坐柳阴。

蝴蝶绕栏飞又歇,蔷薇压架浅兼深。

相留不用忙忙去,直待林梢夕照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