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次汴堤

曲岸兰丛雁飞起,野客维舟碧烟里。

竿头五两转天风,白日杨花满流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纸]韵

翻译

弯曲河岸边的兰花丛中大雁腾空而起,野外的游客停船在碧绿的烟雾之中。
船杆顶上挂着的旗子随风转动,白天里柳絮像雪一样飘满流淌的河水。

注释

曲岸:弯曲的河岸。
兰丛:兰花丛生的地方。
雁飞起:大雁飞起来。
野客:野外的游客或隐士。
维舟:系舟,停船。
碧烟:绿色的烟雾,形容水汽或树木的颜色。
竿头:船杆的顶端。
五两:古代测定风向风力的仪器,此处代指挂在船杆上的旗子或其他标志物。
转天风:随风转动,表明风向风力的变化。
白日:白天。
杨花:柳絮,这里可能泛指像柳絮一样飘飞的白色花朵。
流水:流动的水,此处指河水。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江河行舟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感受和情怀。

首句“曲岸兰丛雁飞起”,设定了诗的意境。这里,“曲岸”指的是弯曲的河岸,而“兰丛”则是茂密的柳树或花卉之类,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雁飞起”则透露出一丝动感和急促感,似乎是在描绘诗人行舟时所见到的景象。

“野客维舟碧烟里”,则是从自然环境的角度进一步渲染情境。这里,“野客”指的是在乡间旅行的人,也就是诗中的自我。“维舟”则是停泊或准备行驶之意,表明了诗人正在等待或者已经开始了他的旅程。而“碧烟里”,则营造出一片迷离恍惚的氛围,让人联想到了水乡泽国的迷人景色。

第三句“竿头五两转天风”,则是对行舟过程中的细节描写。“竿头”应指的是船上撑开船篷的竹竿,而“五两”可能暗示着船在水面上的轻盈与灵动,或者是某种具体的重量单位。“转天风”,则是说这种轻盈感来自于微妙的天风,这也许正是推动船只前行的自然力量。

末句“白日杨花满流水”,则以一种淡雅的笔触结束了诗篇。这里,“白日”即晴朗的太阳,而“杨花”指的是柳絮,因为古人常将柳絮比作雪花。“满流水”则是说这些轻柔如雪花般的柳絹随着江河之水漂浮,给人一种生命力旺盛而又不羁的感觉。

总体来看,此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悠然自得与感受。同时,这种笔法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与诗人一同感受到那种自由自在、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怀。

收录诗词(17)

王初(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从军行

儿生三日掌上珠,燕颔猿肱秾李肤。

十五学剑北击胡,羌歌燕筑送城隅。

城隅路接伊川驿,河阳渡头邯郸陌。

可怜少年把手时,黄鸟双飞梨花白。

秦王筑城三千里,西自临洮东辽水。

山边叠叠黑云飞,海畔莓莓青草死。

从来战斗不求勋,杀身为君君不闻。

凤皇楼上吹急管,落日裴回肠先断。

形式: 古风

赠杜荀鹤

金榜晓悬生世日,玉书潜记上升时。

九华山色高千尺,未必高于第八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丹元子步天歌.天市垣

下垣一宫名天市,两扇垣墙二十二。

当门六角黑市楼,门左两星是车肆。

两个宗正四宗人,宗星一䨥亦依次。

帛度两星屠肆前,候星还在帝坐边。

帝坐一星常光明,四个微茫宦者星。

以次两星名列肆,斗斛帝前依其次,斗是五星斛是四。

垣北九个贯索星,索口横者七公成。

天纪恰似七公形,数著分明多两星。

纪北三星名女床,此坐还依织女傍。

三元之象无相侵,二十八宿随其阴。

水火土木并与金,以次别有五行分。

形式: 古风

丹元子步天歌.太微宫

上元太微宫,昭昭列象布苍穹。

端门只是门之中,左右执法门西东。

门左皂衣一谒者,以次即是乌三公。

三黑九卿公背傍,五黑诸侯卿后行。

四个门西主轩屏,五帝内坐于中正。

幸臣太子并从官,乌列帝后从东定。

郎将虎贲居左右,常陈郎位居其后。

常陈七星不相误,郎位陈东一十五。

两面宫垣十星布,左右执法是其数。

宫外明堂布政宫,三个灵台候云雨。

少微四星西南隅,长垣䨥䨥微西居。

北门西外接三台,与垣相对无兵灾。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