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春日闲居(其三)》由明代诗人袁宗道所作,描绘了诗人闲居生活中的恬淡与自在。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以及对传统礼法的超越。
首句“人海何妨一粒藏”,以“一粒”比喻个体在人海中的渺小,暗示诗人虽置身于繁杂的人世间,却能保持内心的独立与宁静,不为外界所扰。接着,“身闲稍觉昼壶长”一句,通过感受时间的延长,表达了在悠闲生活中时间似乎变得更为悠长,强调了闲适生活的美好。
“厌将礼法绳腰骨,且看经钞浇肺肠”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束缚的反感,以及寻求精神自由的愿望。他不愿被繁琐的礼法所束缚,而是选择阅读经典,以书籍的智慧滋养心灵,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与解脱。
“画里身黏苍壁色,梦中魂染白莲香”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他仿佛融入了山水画卷之中,身体与自然融为一体;在梦中,他的灵魂浸润在白莲的香气中,象征着心灵的纯净与超脱。
最后,“春来最是城西好,拟共山僧坐绿杨”两句,点明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以及与山僧一同享受自然之美的愿望。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也表达了他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闲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自然与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传统束缚的超越,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