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玉箫

玉箫早入凉王墓,弓剑衣冠只同处。

千年邂逅出人间,颜色声音幸如故。

云门曲谱不分明,赵瑟齐竽各自名。

传看乐府无人识,此箫收声甘弃掷。

形式: 古风

翻译

玉箫早已沉入清凉王的陵墓,昔日的弓箭衣冠如今共存一处。
历经千年,这箫声重现在人间,音色和声音依然如初。
云门的曲调已模糊不清,赵国的瑟与齐地的竽各有特色。
流传的乐府中无人能识,这箫声收尾,宁愿被遗弃。

注释

玉箫:古代的一种管乐器。
凉王墓:指帝王的陵墓。
弓剑衣冠:象征着过去的武将或贵族生活。
邂逅:偶然相遇。
颜色声音:这里指箫声的音色和音质。
如故:依旧,没有改变。
云门曲谱:古代的一种音乐曲谱。
赵瑟齐竽:赵国的瑟和齐地的竽,泛指各地音乐风格。
各自名:各有其独特的风格。
传看:流传观看。
无人识:没有人能够识别或欣赏。
甘弃掷:心甘情愿地放弃。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冠卿的作品,名为《赤玉箫》。从艺术风格和语言表达来看,这是一首怀古之作,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器物的想象与描绘,抒发了自己对于过去文化的深切情感。

"玉箫早入凉王墓,弓剑衣冠只同处。"

这里诗人设想了一把玉制的箫(一种古代乐器)被放置在了历史上的某个凉王的墓中,这种细腻的情景描写已经透露出诗人对往昔时光的无限憧憬。而“弓剑衣冠只同处”则表明这些物品与其主人一并长眠,时间的流逝让一切归于沉寂。

"千年邂逅出人间,颜色声音幸如故。"

诗人提出了一个虚构的情境,即这把玉箫在千年的时光中偶然再现于世,而它所承载的声音与颜色依旧如昔日一般,这里蕴含了对历史连续性的美好寓意。

"云门曲谱不分明,赵瑟齐竽各自名。"

“云门曲谱”可能是指某种传统的乐谱,而“不分明”则意味着这些古老的音乐已经模糊不清,不再被人熟知。而“赵瑟齐竽各自名”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失落的艺术与技艺的怀念,它们如同昔日的英雄一般,有着各自的名字和故事。

"传看乐府无人识, 此箫收声甘弃掷。"

这里“传看乐府”指的是流传下来的音乐典籍,而“无人识”则意味着这些古老的艺术已经没有人能够理解和继承。而最后一句“此箫收声甘弃掷”,诗人表达了对于这种文化遗产最终消逝于世的无奈与沉痛,仿佛在说,这把玉箫既然已无法再次奏出昔日的旋律,那么就随它去吧,让它安静地收起声音,归于尘土。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遗产深切的情感和对其消逝的无奈,以及通过对古代器物想象性描写来表达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之情。

收录诗词(262)

杨冠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举进士,为九江戎司掾,又尝知广州,以事罢。晚寓临安。闭门不出,与姜夔等相倡和。冠卿才华清俊,四六尤流丽浑雅,淳熙十四年(1187),编有《群公词选》三卷(已佚),自序曰:“余漂流困踬,久客诸侯间……时有所撄拂,则取酒独酌,浩歌数阕,怡然自适,似不觉天壤之大,穷通之为殊途也。”著有《客亭类稿》十五卷。《彊村丛书》辑有《客亭乐府》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字:梦锡
  • 籍贯:江陵(今属湖北)
  • 生卒年:1138-?

相关古诗词

辛丑残腊前一日扁舟东归阻风马当乞灵祠下

维舟桑落洲,十日风和雨。

雨馀江波平,山横眉黛妩。

急呼黄帽郎,来扣灵真宇。

椒桂荐芳馨,鱼龙忽掀舞。

巨浪拍天浮,万叠震鼍鼓。

淮洲十里间,蜚楫不可渡。

三老前跪陈,珍贝非神予。

愿言点归装,勿为神所怒。

我生窭且贫,穷涂一羁旅。

照乘乏明珠,落霞有佳句。

稽首谢龙君,放我扁舟去。

形式: 古风

夜坐看月(其一)

南风扫阴翳,快若诛神奸。

日暮天无云,月出房心间。

幽人倦蒸溽,痴坐山中山。

连连甲子雨,幸此天破悭。

清明皆我有,何但窥一斑。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夜坐看月(其二)

春泥少曾乾,天漏几不补。

冥观赤乌飞,喜见长虹吐。

修竹来清风,孤光相媚妩。

心神濯冰壶,何必须起舞。

更欲寻断桥,前溪有饥虎。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夜坐看月(其三)

春夏季孟间,草木蔽山骨。

青苍霭芳华,烟霏相出没。

适从忧患场,观化超理窟。

无心岫间云,有定水中月。

我方意如如,谁尚书咄咄。

形式: 古风 押[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