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袁州宜春台

落帽佳辰又到来,黄花烂熳为谁开。

已经多岁衰容改,更被无情急景催。

取次杯盘须尽醉,随宜歌管任频陪。

却渐未报君恩厚,空向山城养不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重阳节的美好时光又一次来临,菊花盛开是为了谁而绽放。
年华已逝,容貌憔悴,又被匆匆流逝的光阴催促着老去。
随意地举杯畅饮,尽情欢歌,尽管陪伴频繁。
然而我仍未报答您的深恩,只能在这偏远的山城中虚度,无能为力。

注释

落帽:指重阳节登高时脱帽以示敬意的传统习俗。
佳辰:美好的时刻。
黄花:指菊花,秋季常见花卉。
衰容:衰老的面容。
急景:迅速流逝的时光。
取次:随意。
杯盘:酒宴上的餐具。
尽醉:喝到醉。
歌管:音乐和歌唱。
未报:未有回报。
山城:偏远的城镇。
不才: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无能。

鉴赏

这首宋诗《九日登袁州宜春台》是祖无择所作,描绘了重阳节(九日)之际,诗人登高赏花的情景。首句“落帽佳辰又到来”点明了节日氛围,"落帽"典故出自晋人孟嘉,象征着文人雅士的风度。"黄花烂熳为谁开"则借菊花盛开,暗示诗人孤独无伴,不知为谁而开。

接下来的两句“已经多岁衰容改,更被无情急景催”,诗人感慨岁月流逝,自己容颜已老,时光的无情催促着生命的消逝。"取次杯盘须尽醉"表达了诗人借酒浇愁,想要暂时忘却忧虑的心境,"随宜歌管任频陪"则写出他愿意伴着音乐,纵情欢乐。

然而,尾联“却渐未报君恩厚,空向山城养不才”揭示了诗人的内心矛盾,他意识到尽管饮酒作乐,仍未报答朝廷的恩惠,只能在偏远的山城中虚度光阴,自感才能未展,流露出一种无奈和遗憾的情绪。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重阳节的景象和个人心境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年华易逝的感慨,以及未能充分施展抱负的失落感。

收录诗词(153)

祖无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焕斗。少学古文于穆修,又从孙明复受经学。仁宗宝元元年进士。出知袁州,首建学官,置生徒,学校始盛。英宗朝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加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神宗即位,入知通进、银台司。王安石执政,讽求其罪,谪忠正军节度副使。元丰中主管西京御史台,移知信阳军。工诗文。有《龙学文集》

  • 字:择之
  • 籍贯:蔡州上蔡
  • 生卒年:1011—1084

相关古诗词

又和题宜春台

异乡何处散幽怀,赖得城中百尺台。

还向天涯经岁住,那知春色为唯来。

雪消江上看梅发,风暖衡阳有雁回。

强拟登高聊赋咏,再三愧乏楚人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万太博知惠州

惠州君未到,听我送君吟。

去路九韶石,邻封八桂林。

下车秋色老,望阙海云深。

善政多馀暇,无忘惠好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书怀寄呈莱州张学士

从作东齐吏,经年寡往来。

朱颜随日减,青眼为山开。

学政惭能政,论材信不材。

何人慰孤寂,知己在蓬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升州保宁寺凤皇亭

凤台虽旧址,亭榭斩新开。

荆棘榛芜去,江山气象来。

明君虞氏化,贤守次公才。

迟尔离丹穴,飞飞止此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