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异乡何处散幽怀,赖得城中百尺台。
还向天涯经岁住,那知春色为唯来。
雪消江上看梅发,风暖衡阳有雁回。
强拟登高聊赋咏,再三愧乏楚人才。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借助宜春台寄托思乡之情的场景。首句"异乡何处散幽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怀旧,而"赖得城中百尺台"则点出宜春台成为他排解愁绪的所在。接下来的"还向天涯经岁住,那知春色为唯来",诗人感叹时光流逝,不知春光已悄然来到,流露出对家乡春色的深深怀念。
"雪消江上看梅发,风暖衡阳有雁回"两句,通过江边梅花开放和南归的大雁,进一步勾勒出季节变换和远方故乡的联想。最后,诗人试图借登高赋诗来抒发情感,但自谦地说"强拟登高聊赋咏,再三愧乏楚人才",表达了对自己才情的谦逊,以及对故乡文化的向往和自愧不如。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个人的游子情怀为主线,融入了自然景象和季节变迁,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不详
初名焕斗。少学古文于穆修,又从孙明复受经学。仁宗宝元元年进士。出知袁州,首建学官,置生徒,学校始盛。英宗朝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加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神宗即位,入知通进、银台司。王安石执政,讽求其罪,谪忠正军节度副使。元丰中主管西京御史台,移知信阳军。工诗文。有《龙学文集》
惠州君未到,听我送君吟。
去路九韶石,邻封八桂林。
下车秋色老,望阙海云深。
善政多馀暇,无忘惠好音。
从作东齐吏,经年寡往来。
朱颜随日减,青眼为山开。
学政惭能政,论材信不材。
何人慰孤寂,知己在蓬莱。
凤台虽旧址,亭榭斩新开。
荆棘榛芜去,江山气象来。
明君虞氏化,贤守次公才。
迟尔离丹穴,飞飞止此台。
耽耽层构俯清涟,山色波光晓共鲜。
形胜增雄齐十二,风流素盛客三千。
铺舒柳影眠鸥渚,欺压莲香载妓船。
公退每来须度日,尘缨未濯愧潺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