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后十九首(其十四)

郭北一极望,徘徊安所如。

新坟历历出,古墓附里闾。

薪者踯躅歌,弃女回其车。

白杨日夜疏,萧萧悲有馀。

三岁去故乡,一字无素书。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凉而深沉的画面,通过郭北的景象和人物活动,展现了人生的离别与哀愁。诗人以“郭北一极望,徘徊安所如”开篇,点明了地点和人物内心的迷茫与彷徨。接着,“新坟历历出,古墓附里闾”,描绘了坟墓遍布的场景,暗示着生命的消逝与时间的流逝。薪者在坟墓间行走,边走边唱,弃女驾车回转,这些细节增添了诗作的悲剧色彩。白杨树的日渐稀疏,更添了几分悲凉之感。“萧萧悲有馀”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

后两句“三岁去故乡,一字无素书”,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远离家乡、失去联系的孤独与哀伤。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对人生离别、岁月流转以及人与自然之间深刻关联的思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古诗后十九首(其十五)

处世苦无见,孤生非所忧。

高言唱同心,千载一相求。

穷贱解胶漆,弃置衰交游。

昔我同门友,上书哀王侯。

明月皎夜光,踯躅不得投。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古诗后十九首(其十六)

迢迢月既望,白露被庭中。

越女理前音,燕服罗清宫。

交游自远方,文彩复无双。

驾言出广陵,将以适曲江。

聊慄此何气,揽观不可穷。

帷车蔽日下,万马悲回风。

水力率已至,神物难为容。

秉意属南山,浩荡惟所从。

上客变其度,陈唱谁与同。

极命以成章,娱乐良未终。

形式: 古风

古诗后十九首(其十七)

孟冬风已厉,揽衣有馀叹。

独宿知夜长,远客知天寒。

河汉直双阙,皎若素与纨。

黄鹄从西南,孤飞正漫漫。

一鸣缓中带,再鸣沾玉颜。

游子不可听,令君中道还。

所以生别离,慷慨亮为难。

形式: 古风

古诗后十九首(其十八)

客从洛浦至,遗我合欢衾。

中有长相思,缘以结同心。

芙蓉发文彩,鸳鸯厉哀吟。

游子正无衣,天气复已阴。

故人此属意,徘徊独至今。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