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壮士行

西方太白高,壮士羞病死。

心知报恩处,对酒歌易水。

砂鸿嗥天末,横剑别妻子。

苏武执节归,班超束书起。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纸]韵

翻译

西方的明月如此皎洁,壮志男儿耻于因病而亡。
心中明白应报答恩情的地方,面对美酒,在易水边高歌壮行。
大雁在天边哀鸣,他挥剑告别亲人和妻子。
苏武手持符节归来,班超带着书信奋起出使。
山河虽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遇到知心的朋友。

注释

太白:指明亮的月亮,这里代指月亮。
壮士:指有勇气、有担当的人。
病死:因疾病而去世。
报恩处:指报答恩情的关键时刻或地方。
易水:古代河流名,常被用来象征离别和壮志。
砂鸿:指大雁,因其叫声沙哑而得名。
横剑:挥剑,表示决绝和准备。
妻子:妻子和孩子,泛指家庭。
执节:手持符节,古代使者或官员的象征。
束书:打包书籍,象征准备出发或有所行动。
知己:了解并深深信任的朋友。

鉴赏

此诗描绘了壮士的英雄气概和对知己的重视。开篇“西方太白高,壮士羞病死”两句,通过对比西边昊天的高大与壮士因羞愧而亡,表达 壮士的英勇不屈。接着“心知报恩处,对酒歌易水”展现了壮士知恩图报的心怀和豪迈的性格。

中间“砂鸿嗥天末,横剑别妻子”两句,以沙漠中的鸿雁哀鸣声象征边塞的荒凉,以及壮士临行前横剑与妻子告别的情景,凸显了战争年代男人的离别之苦和忠诚。

“苏武执节归,班超束书起”两句,则通过历史上苏武持节不屈、班超带着国书远征的典故,强化了壮士忠心不变的形象。

最后,“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表达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即在这广阔的山河世界中,只有与知己的相遇才是真正重要和珍贵的。整首诗通过对壮士精神的颂扬,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对于英雄主义和友情深刻的情感投入。

收录诗词(196)

鲍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籍贯不详,元和四年进士,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张为著《诗人主客图》,尊为“博解宏拔主”.将他与“广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奥逸主”孟云卿、“清奇雅正主”李益、“清奇僻苦主”盂郊、“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并列。为“六主”之一。宋代欧阳修、曾巩等对他的诗歌也颇为欣赏

  • 字:德源

相关古诗词

杂曲歌辞.羽林行

朝出羽林宫,入参云台议。

独请万里行,不奏和亲事。

君王重年少,深纳开边利。

宝马雕玉鞍,一朝从万骑。

煌煌都门外,祖帐光七贵。

歌钟乐行军,云物惨别地。

箫笳整部曲,幢盖动郊次。

临风亲戚怀,满袖儿女泪。

行行复何赠,长剑报恩字。

形式: 乐府曲辞

杂曲歌辞.鸣雁行

七月朔方雁心苦,联影翻空落南土。

八月江南阴复晴,浮云绕天难夜行。

羽翼劳痛心虚惊,一声相呼百处鸣。

楚童夜宿烟波侧,沙上布罗连草色。

月暗风悲欲下天,不知何处容栖息。

楚童胡为伤我神,尔不曾任远行人。

江南羽族本不少,宁得网罗此客鸟。

形式: 乐府曲辞

杂曲歌辞.行路难

玉堂向夕如无人,丝竹俨然宫商死。

细人何言入君耳,尘生金樽酒如水。

君今不念岁蹉跎,雁天明明凉露多。

华灯清凝久照夜,綵僮窈窕虚垂萝。

入宫见妒君不察,暮入此地生风波。

此时不乐早休息,女颜易老君如何。

形式: 乐府曲辞

吴中夜别

楚客秋思著黄叶,吴姬夜歌停碧云。

声尽灯前各流泪,水天凉冷雁离群。

形式: 古风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