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蔼蔼声华万耳闻,可凭诗礼大于门。
浮云终负三馀学,流水难追九逝魂。
朝有青衿怀旧德,室惟黄卷富诸昆。
生平不对论文酒,空使清铅比泪痕。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弥逊为纪念其友郭君建而作的挽诗。挽诗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悼亡诗,用于哀悼逝者,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缅怀之情。
首句“蔼蔼声华万耳闻”,意在形容郭君建生前声望显赫,他的才华和美名传遍四方,众人皆知。第二句“可凭诗礼大于门”则表达了李弥逊对郭君建文学造诣的推崇,以及他认为通过诗歌和礼仪可以彰显其家族的伟大。
第三句“浮云终负三馀学”,这里的“浮云”有飘逸之意,而“三馀学”则可能指的是儒、道、佛三种文化或修养,整句表达了郭君建广泛涉猎各种学问,但如同浮动不定的云朵,最终也难以把握。第四句“流水难追九逝魂”,用“流水”比喻时间的流逝,用“九逝魂”形容逝者的灵魂已远去,表达了诗人对逝者无法追随的无奈与哀伤。
第五句“朝有青衿怀旧德”,这里的“青衿”是一种服饰,在此代表了郭君建生前的清贫和高洁品格。全句表明李弥逊在早晨时分穿着简单的衣服,怀念郭君建过去所体现出的美德。
第六句“室惟黄卷富诸昆”,“黄卷”指的是书籍,“诸昆”则是对兄弟或同辈之人的尊称。整句表达了诗人认为尽管郭家仅有书籍为遗产,但这已足够丰厚地传承给后代。
最后两句“生平不对论文酒,空使清铅比泪痕”,诗人在此感叹自己与郭君建生前未能一起畅谈文学、共饮美酒,而如今只剩下清冷的铅字(可能指的是书写的文字)来比拟心中哀痛的泪痕。
整首挽诗通过对逝者才华与品德的赞颂,以及对逝者的怀念和遗憾,表达了李弥逊深厚的情感和对友情的珍视。
不详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林影横榰折脚床,禅翁唤我坐斜阳。
诸天共说无生话,万壑同薰不尽香。
茗碗泛云醒远目,藜羹煮玉闹枯肠。
逢人若问峰头事,翠竹阴中菊正黄。
鸟乌声乐报新晴,起觅邻翁作队行。
爱日葵心倾烂熳,寻春蝶梦去纵横。
人归高屋山逾碧,船到平滩月已生。
客里不谙风景好,欲将此夕并登瀛。
结屋秋荷上,尘心想坐忘。
露凝公子荦,风曳野人章。
浪蕊终无实,多花根不长。
知君有情尚,千柄伫幽香。
古县溪山里,深轩城郭馀。
地清从近市,朋好亦多车。
云隐寻山屐,风翻插架书。
会看迎鹤版,不独爱吾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