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刘秀野蔬食十三诗韵(其十三)白蕈

闻说阆风苑,琼田产玉芝。

不收云表露,烹瀹讵相宜。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朱熹所作的《次刘秀野蔬食十三诗韵(其十三)白蕈》。朱熹,字元晦,号晦庵,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和诗人。他的诗作往往蕴含深刻的哲理与道德观念。

在这首诗中,朱熹以“白蕈”为题,通过描述白蕈生长于仙境般的阆风苑,以及对白蕈是否适合烹饪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生活哲学的探讨。诗中的“闻说阆风苑,琼田产玉芝”,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画面,阆风苑是传说中的仙界之地,琼田象征着纯净美好的环境,玉芝则比喻珍贵稀有的事物。这样的开篇,既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暗示了白蕈作为珍稀食材的独特价值。

接着,“不收云表露,烹瀹讵相宜”两句,表达了对白蕈是否适合人类食用的疑问。这里,“云表露”可能象征着白蕈生长的自然环境,而“烹瀹”则是烹饪之意。“讵相宜”则表达了对白蕈是否适合人类食用的不确定态度。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食材品质的严格要求,也暗含了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思考,即如何在享受自然馈赠的同时,保持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之美与生活哲学巧妙结合,既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蕴含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深思。

收录诗词(1440)

朱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字:元晦
  • 号:晦庵
  • 籍贯:云谷老
  • 生卒年: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相关古诗词

伏读秀野刘丈閒居十五咏谨次高韵率易拜呈伏乞痛加绳削是所愿望(其一)秀野

为怜蘅芷满芳洲,特地临江赋远游。

十亩何妨自春色,万缘从此付东流。

静看朝市真儿戏,须信田园是老谋。

出处知公有馀裕,未应辛苦谢灵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伏读秀野刘丈閒居十五咏谨次高韵率易拜呈伏乞痛加绳削是所愿望(其二)积芳圃

乐事从兹不易涯,朱门还似野人家。

行看靓艳须携酒,坐对清阴只煮茶。

晓起苍凉承坠露,晚来光景乱蒸霞。

平生结习今馀几,试数毗那襋上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伏读秀野刘丈閒居十五咏谨次高韵率易拜呈伏乞痛加绳削是所愿望(其三)家山堂

负米归来手自舂,岂知门外有晴峰。

羡公竟日尘氛远,拄颊看山幽兴浓。

心镜悬知不同调,诗坛那敢少争锋。

空馀远岳寻师意,个里何妨为指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伏读秀野刘丈閒居十五咏谨次高韵率易拜呈伏乞痛加绳削是所愿望(其四)拙政堂

骥足宁同曳尾龟,青山终是费心期。

陶公归去有馀乐,潘令闲居不足追。

自笑十连非所慕,未应三径苦无资。

明朝谩拥朱轮去,猿鹤咨嗟政尔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