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懊恼曲(其一)》由明代诗人袁中道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失落。
首句“扬州梦觉到如今”,以“扬州梦”开篇,仿佛在述说一段曾经的繁华梦境,而“梦觉”二字则暗示了梦境的消逝,引出一种从梦幻归于现实的落差感。接着,“洛浦萧条旧锦衾”一句,将思绪转向另一处记忆中的场景——洛水之畔,曾经拥有的温暖与美好已化为“萧条”的旧物,锦衾象征着过去的温馨与亲密,如今却只剩下触目惊心的冷清与荒凉。
“流水高山难再过”一句,借用“流水高山”这一古典文学中的经典意象,表达了对过往时光不可逆转的感慨。流水与高山,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化,难以再回到最初的境地,传达出一种深深的遗憾与无奈。
最后一句“止缘同调倍伤心”,点明了情感的核心所在。这里的“同调”既可理解为志趣相投的朋友,也可解读为心灵深处的共鸣。诗人因失去了与自己心灵相通的人或事物而倍感伤痛,这种失去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更是精神层面的缺失,使得整个世界都显得更加空洞与悲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运用,深刻揭示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失落的哀愁,以及在面对变化无常的人生时的无力感和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