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显性理

至道无言说,神功妙莫量。

本来具足,添之无碍减无妨。

不在多闻广学,只要潜通默会,定里细参详。

个中端的意,元不离中黄。圆陀陀,光烁烁,现堂堂。

无余无欠,通身无象合真常。

只这而今默识,便是当年弥勒,直下要承当。

开放顶门眼,遍界不能藏。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翻译

最高的道理无法用言语表达,神奇的功绩难以衡量。
它原本就具备一切,增加不会受阻,减少也不会有妨碍。
关键不在于博学多闻,而在深入理解、默默体会,在定静中仔细研究。
其中真正的含义,根本离不开中心的黄道,圆满无缺,光明照人。
没有任何欠缺,全身都符合永恒的真实状态。
只要现在能默默领悟,就如当年的弥勒佛,直接接受并承担这一切。
打开智慧之眼,整个世界都无法隐藏。

注释

至道:最高的道理。
无言说:无法用言语表达。
神功:神奇的功绩。
妙莫量:难以衡量。
具足:具备一切。
添之无碍:增加不会受阻。
减无妨:减少也不会有妨碍。
多闻广学:博学多闻。
潜通默会:深入理解、默默体会。
定里细参详:在定静中仔细研究。
元不离中黄:根本离不开中心的黄道。
圆陀陀:圆满无缺。
光烁烁:光明照人。
通身无象:全身都符合。
真常:永恒的真实状态。
弥勒:弥勒佛。
直下要承当:直接接受并承担。
开放顶门眼:打开智慧之眼。
遍界不能藏:整个世界都无法隐藏。

鉴赏

这首元代李道纯的《水调歌头·显性理》是一首禅宗风格的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哲理。"至道无言说,神功妙莫量"开篇即揭示了大道至高无言,神妙无穷的特性。接下来的"本来具足,添之无碍减无妨"强调了事物的本然状态,无需外加或减少,已具备一切。

"不在多闻广学,只要潜通默会,定里细参详",词人强调真正的领悟并非依赖于知识的积累,而是内心的静定和深入体悟。"个中端的意,元不离中黄"进一步指出,真理的核心在于内在的体验,而非外在的追寻。

"圆陀陀,光烁烁,现堂堂"描绘了一种光明普照、无所不在的境界,象征着真理的圆满和广大。"无余无欠,通身无象合真常"则强调了这种境界的纯粹和恒常。

"只这而今默识,便是当年弥勒,直下要承当",通过比喻弥勒佛的智慧,表达对当下直接领悟真理的期待,要求修行者勇于承担并实践。

最后两句"开放顶门眼,遍界不能藏",形象地号召人们敞开心灵,让真理照亮整个世界,无所遁形。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禅宗的语言和意象,引导读者深入内心,体会真理的无言显现,具有很高的哲学内涵和修行指导意义。

收录诗词(190)

李道纯(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末元初著名道士。别号“莹蟾子”。精于内丹学。博学多才,他的内丹理论兼容并包,系统非常完整。其师王金蟾为道教丹功南宗白玉蟾之弟子。融合内丹道派南北二宗。其内丹理论以“守中”为要诀。故后人称其为内丹学中的中派

  • 字:元素
  • 号:清庵
  • 籍贯:湖南都梁(武冈)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赠白兰谷

三元秘秋水,微密实难量。

米分清浊,天地人物一包藏。

一乃太玄真水,二气由兹运化,三极理全彰。

上下降升妙,根本在中黄。兔怀胎,牛喘月,蚌含光。

人明此理,倒提斗柄戽银潢。

绝断曹溪一派,掀倒蓬莱三岛,无处不仙乡。

谁为白兰谷,安寝感羲皇。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赠刘居士

在俗心不俗,尘里不沾尘。

处身中正,何妨闹市与山林。

践履不偏不易,日用无争无执,只此是全真。

方寸莫教昧,便是上乘人。采元精,炼元气,复元神。

三元合一,自然鼎内大丹凝。

更把玄风鼓动,天外迷云消散,慧月朗然明。

叩我第一义,江上数峰青。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赠张蒙庵

雷在地中复,山下出泉蒙。

明斯二理,自然造化合玄同。

密密至虚守静,便见无中妙有,九窍一齐通。

直下承当去,个是主人公。莫着无,莫着有,莫着空。

疑团打就,只今突出妙高峰。

拨置纷纷外境,收拾灵灵底个,生化了无穷。

毕竟作么道,日向岭东红。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赠和庵王察判

土釜要端正,定里问黄公。

流戊就己,须待山下出泉蒙。

采药堤防不及,行火休教太过,贵在得其中。

执中常不易,天理感而通。那些儿,玄妙处,实难穷。

自从会得,庵中无日不春风。

便把西方少女,嫁与南陵赤子,相见永和同。

十月圣胎备,脱蜕烁虚空。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