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未上元后永州夜饮赵敦礼竹亭闻蛙醉吟

茅亭夜集俯万竹,初月未光让高烛。

主人酒令来无穷,恍然堕我醉乡中。

草间蛙声忽三两,似笑吾人悭酒量。

只作蛙听故自佳,何须更作鼓吹想。

尚忆同登万石亭,倚栏垂手望寒青。

只今真到寒青里,吾人不饮竹不喜。

形式: 古风

翻译

夜晚在茅亭聚会,俯瞰四周万竹丛生,初升的月亮还未完全照亮,高高的蜡烛却已点亮。
主人的酒令源源不断,仿佛让我陷入醉意朦胧的世界。
草丛中的蛙鸣突然传来三两声,似乎在嘲笑我们饮酒量小。
只当它是蛙鸣,听起来就已足够美好,何必再想象成热闹的鼓乐。
还记得我们一起登上万石亭,手扶栏杆,凝视着寒冷的青色天空。
如今真的身处这寒青之中,我们不喝酒,连竹子都失去了往日的欢愉。

注释

茅亭:竹制的小屋。
万竹:众多的竹子。
初月:新月。
高烛:高大的蜡烛。
主人酒令:主人发起的饮酒游戏。
无穷:无尽。
恍然:忽然,迷糊地。
醉乡:醉意的境界。
蛙声:青蛙叫声。
悭酒量:饮酒量少。
蛙听:当作蛙鸣听。
鼓吹:乐队演奏。
同登:一起攀登。
万石亭:有万块石头的亭子。
寒青:寒冷的青色天空。
不饮竹不喜:不喝酒,连竹子也失去了乐趣。

鉴赏

诗人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夜集之景。"茅亭夜集俯万竹"中,"茅亭"指的是由茅草覆盖的小屋或亭子,而"夜集"则是夜晚聚会的意思,诗人在这里设定了一个安谧、幽深的环境。"初月未光让高烛"则透露了时间是在初月即将明亮之前,让高挂的烛火映照着这宁静的夜晚。

主人热情好客,"酒令来无穷"表达了一场无尽的酒宴,而诗人自己也沉浸在这种欢愉之中,"恍然堕我醉乡中"显示了他在饮酒中找到了快乐和忘我的境界。

而自然的声音也在这夜晚中响起,"草间蛙声忽三两"中的蛙鸣不仅打破了宁静,也让诗人产生了联想。"似笑吾人悭酒量"显示了诗人对这种声音的解读,仿佛蛙儿在嘲讽人的吝啬。

然而,这种自然的声音已经足够美妙,无需更多的装饰或比喻。"只作蛙听故自佳,何须更作鼓吹想"表达了诗人对纯粹自然之声的欣赏。

随后,诗人开始回忆过去与友人共同的经历。"尚忆同登万石亭,倚栏垂手望寒青"中的"万石亭"是他们曾共赴的地方,而"倚栏垂手望寒青"则描绘了当时的景象,诗人的心境也随之浮现。

最后一句"只今真到寒青里,吾人不饮竹不喜"似乎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的归属感和对美好时光的珍视。这里的"寒青"既指远处的青山,也象征着诗人的心境——在这样清冷而又宁静的环境中,不饮酒也不快乐,这种情感是诗人内心真实的流露。

总体来看,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领悟,以及在自然中的自我放松和精神寄托。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省宿题天官厅后竹林

秋声偷入翠琅玕,叶叶竿竿玉韵寒。

声在树间元未是,秋声只在竹林间。

形式: 七言绝句

看刘寺芙蓉

初约山寺游,端为怪奇石。

那知云水乡,化作锦绣国。

入门径深深,过眼秋寂寂。

隔竹小亭明,稠红漏疏碧。

山僧引幽践,绝巘恣佳陟。

三步绮为障,十步霞作壁。

烂如屏四围,搭以帔五色。

满山尽芙蓉,山僧所手植。

秋英例臞淡,此花独腴泽。

却忆补外时,朝士作祖席。

是间万株梅,冷射千崖白。

旧游不可寻,雪枝半榛棘。

形式: 古风

秋夕雨馀

虚堂无人独自行,画檐雨歇残点声。

朝来馀暑忽然过,昨来初暑谁能那。

一生畏暑如于菟,老年畏暑菟不如。

人言岭南分外热,匹似江南犹可说。

今年六月雨如秋,只今七月当更愁。

短檠幸未卧墙角,唤取渠来相博约。

老眼那能舒简编,只要玉虫伴杯酌。

形式: 古风

秋山

梧叶新黄柿叶红,更兼乌臼与丹枫。

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