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山

梧叶新黄柿叶红,更兼乌臼与丹枫。

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

形式: 七言绝句

翻译

梧桐叶刚转黄,柿子叶已红艳,还有乌桕和火红的枫树相映。
原以为秋天山色凄凉,却如锦绣般展现出西湖那几座山峰的美景。

注释

梧叶:梧桐树的叶子。
新黄:刚刚变为黄色。
柿叶:柿子树的叶子。
红:红色。
乌臼:一种落叶乔木,果实可食用或制染料。
丹枫:红色的枫树。
只言:只以为。
山色:山的景色。
秋萧索:秋天显得荒凉。
绣出:像绣花一样展现。
西湖:杭州著名的湖泊。
三四峰:西湖周围的三、四座山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山色图景,通过对自然颜色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眼中的秋山之美。"梧叶新黄柿叶红"一句,生动地勾勒出了秋季树木变换的颜色,梧桐叶子由绿转黄,而柿树叶则呈现出火红色的光景。

"更兼乌臼与丹枫"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色彩,乌臼和丹枫作为深沉而又不失活力的元素,被诗人巧妙地融入秋山的绘画中,增添了一份深邃与层次感。

"只言山色秋萧索"一句,则将前面具体的景物描写总结为一种氛围感——萧瑟,给人以秋日里山色淡雅、清冷之感。这里的"萧索"二字,不仅形容了自然界的气息,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定。

最后一句"绣出西湖三四峰"则将视野转向西湖,通过"绣出"这一动词,强调了景物之美丽和生动。"三四峰"作为具体的地理标志,被诗人用以点缀全诗,使得秋山的画面既具普遍性,又有具体性。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色彩与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秋天美好风光的独特感受和深刻领悟。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秋日早起

我眠亦甚安,梦中初无惊。

如何作梦语,反侧意不平。

起来不复寐,郡楼挝五更。

窗纸尚昏昏,看到渐次明。

卷帘启后户,披衣步中庭。

汲井漱新泉,满面吹寒冰。

仰看天宇旷,微白复淡青。

犹挂烂银梳,未升紫金钲。

砌蛩馀夜唧,树鹊作晓鸣。

群动俱扰扰,竞若有所营。

而人居其间,独欲免夙兴。

出山三见秋,一年一征行。

今兹秋又至,归心捺还生。

会当挂其冠,高卧听松声。

形式: 古风

秋日早起

鸡鸣钟未鸣,不知乡晨否。

起来恐惊众,未敢启户牖。

残灯吐芒角,上下两银帚。

定眼试谛观,散作飞电走。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秋日晚望

村落丰登里,人家笑语声。

溪霞晚红湿,松日暮黄轻。

只么秋殊浅,如何气许清。

不应久闲散,便去羡功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秋衣

晨兴换新衣,视身忽潜愕。

腹皮皱百摺,髀肉宽一握。

沈痾两年馀,衰体半标落。

且留宿尘垢,莫遣新澡濯。

未澡体尚肥,既濯肌转削。

无发已是僧,有骨不如鹤。

明年方八十,似觉九十著。

寡食幸自清,辟谷底须学。

便可作飞仙,御风上云幕。

如何肥瘠想,犹有秋衣作。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