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雨馀

虚堂无人独自行,画檐雨歇残点声。

朝来馀暑忽然过,昨来初暑谁能那。

一生畏暑如于菟,老年畏暑菟不如。

人言岭南分外热,匹似江南犹可说。

今年六月雨如秋,只今七月当更愁。

短檠幸未卧墙角,唤取渠来相博约。

老眼那能舒简编,只要玉虫伴杯酌。

形式: 古风

翻译

空荡的厅堂只有我独自走动,画梁上的雨滴声已停歇。
早晨的余热忽然消散,昨天的初夏炎热又有谁能抵挡。
我一生都惧怕酷暑,就像兔子害怕猎人,而老去后,连兔子都不如了。
人们常说岭南特别热,但比起江南,还算可以忍受。
今年六月的雨仿佛秋天,七月恐怕更加让人忧虑。
短烛还好没靠在墙角,让我点燃它,共度这炎炎夏日。
老眼昏花无法再阅读,只想有玉虫陪伴饮酒解渴。

注释

虚堂:空荡的厅堂。
画檐:画梁。
雨歇:雨停歇。
馀暑:余热。
忽然:忽然。
初暑:初夏的炎热。
那:怎能。
畏暑:惧怕酷暑。
于菟:兔子。
岭南:岭南地区。
犹可说:还可以忍受。
六月雨如秋:六月的雨像秋天般。
更愁:更加忧虑。
短檠:短烛。
卧墙角:靠在墙角。
渠:它。
博约:共度。
老眼:老眼昏花。
舒简编:阅读。
玉虫:古人称萤火虫为玉虫。
伴杯酌:陪伴饮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愁的秋季傍晚景象。诗人通过虚空无人的堂前独自漫步,细听檐角滴落雨声,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

"朝来馀暑忽然过,昨来初暑谁能那"两句表明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暑气即将消散,而过去的夏日热情又无从追寻。这既是对时间易逝的感叹,也是对个人生命无常的深刻体会。

接下来的"一生畏暑如于菟,老年畏暑菟不如"则展现了诗人对于炎热的一种畏惧情绪。这种畏惧随着年龄增长而加剧,可能是因为年轻时的体魄与精力足以抵御夏日的炙热,而到了老年,这种耐受性大不如前。

"人言岭南分外热,匹似江南犹可说"则是对不同地域气候差异的一种感受。岭南,即五岭之南地区,以炎热著称,而江南虽然夏季也较为湿热,但与岭南相比尚有所不及。

"今年六月雨如秋, 只今七月当更愁"则是对当前气候异常的感慨。六月本应是炎热之时,却下起了像秋天那样的雨,这种反常现象让人心生忧虑,何况进入七月,情绪更加沉重。

末尾两句"短檠幸未卧墙角,唤取渠来相博约。老眼那能舒简编,只要玉虫伴杯酌"则是诗人在这份忧愁中寻找慰藉。他庆幸自己的书架尚未倾塌,可以继续阅读和学习;他不追求华丽的篇章,只希望有小虫相伴,品味酒的甘美。这是一种超脱世俗纷争,享受简单生活乐趣的情怀。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秋山

梧叶新黄柿叶红,更兼乌臼与丹枫。

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

形式: 七言绝句

秋日早起

我眠亦甚安,梦中初无惊。

如何作梦语,反侧意不平。

起来不复寐,郡楼挝五更。

窗纸尚昏昏,看到渐次明。

卷帘启后户,披衣步中庭。

汲井漱新泉,满面吹寒冰。

仰看天宇旷,微白复淡青。

犹挂烂银梳,未升紫金钲。

砌蛩馀夜唧,树鹊作晓鸣。

群动俱扰扰,竞若有所营。

而人居其间,独欲免夙兴。

出山三见秋,一年一征行。

今兹秋又至,归心捺还生。

会当挂其冠,高卧听松声。

形式: 古风

秋日早起

鸡鸣钟未鸣,不知乡晨否。

起来恐惊众,未敢启户牖。

残灯吐芒角,上下两银帚。

定眼试谛观,散作飞电走。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秋日晚望

村落丰登里,人家笑语声。

溪霞晚红湿,松日暮黄轻。

只么秋殊浅,如何气许清。

不应久闲散,便去羡功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