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至德抚遐荒,神兵赴朔方。

帝思元帅重,爰择股肱良。

累相承安世,深筹协子房。

寄崇专斧钺,礼备设坛场。

鼙鼓喧雷电,戈剑凛风霜。

四騑将戒道,十乘启先行。

圣锡加恒数,天文耀宠光。

出郊开帐饮,寅饯盛离章。

雨濯梅林润,风清麦野凉。

燕山应勒颂,麟阁伫名扬。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翻译

仁德之治抚及远方,神勇之军奔赴北方边疆。
皇帝深思元帅的重要,于是精心挑选得力助手。
连续辅佐安定天下,深谋远虑如同张良。
授予重任,礼仪周全设立祭坛场。
战鼓如雷电轰鸣,兵器寒光闪烁如霜雪。
四匹骏马即将启程,车队先行展示威严。
神圣的恩赐不断,天象显耀皇恩浩荡。
出城迎接,盛大宴会开启,为离去者送行。
雨水洗净梅林,清风吹过麦田带来凉意。
燕山之上定会刻下赞歌,功勋昭彰于麒麟阁。

注释

遐荒:远方。
朔方:北方。
股肱:得力助手。
子房:张良,古代名臣。
斧钺:象征军事权力。
坛场:祭祀或誓师的场所。
鼙鼓:战鼓。
寅饯:清晨送别。
梅林:比喻忠诚或高洁。
麟阁:古代表彰功臣的殿堂。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徐坚奉和当时皇帝的圣制,送别前去巡边的宰相张说。诗中充满了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和对将领出征的祝福之情。

“至德抚遐荒,神兵赴朔方”两句表达了皇帝以至高无上的德行治理边疆,派遣精锐之师前往北方边境。这是对皇权和军事力量的一种颂扬。

接着,“帝思元帅重,爰择股肱良”强调了皇帝对于将领的深切关怀和慎重选择。这里的“元帅”指的是宰相张说,他被赋予重大责任,同时也表明了对其能力的高度信任。

“累相承安世,深筹协子房”则是诗人希望边疆能够长久安宁,并且期待着像古代著名谋士子房(即姜子牙)一样的人物出现,为国为民谋福祉。

“寄崇专斧钺,礼备设坛场”描绘了送行的隆重场面和对张说的尊崇之情。斧钺是古代重要的礼器,这里用来象征礼仪的完备和庄重。

“鼙鼓喧雷电,戈剑凛风霜”四句则通过军乐和武器的声音,传递出一种严峻而又雄壮的气氛,表现了边疆巡视的紧迫与严肃。

“四騑将戒道,十乘启先行”显示了将士们在严格的纪律下整装待发,将要踏上征途。这里的“先行”也可能指的是张说作为前驱者的角色。

“圣锡加恒数,天文耀宠光”则是对皇帝赐予张说的特殊恩惠与皇权神圣不可侵犯的一种表达。诗人希望这种恩泽能够长久不息,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皇权的崇拜和敬畏之情。

“出郊开帐饮,寅饯盛离章”描述了一场在郊外举行的宴会,这是送别张说的仪式。诗人通过这些细节描写,增强了场景的生动性。

最后,“雨濯梅林润,风清麦野凉”及“燕山应勒颂,麟阁伫名扬”则分别以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作为背景,表达了对张说的美好祝愿。诗人希望张说能够在边疆取得像古代英雄一样的辉煌成就,并且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心的构思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当时社会对于国家安全、军事行动以及对将领个人能力的高度评价,同时也透露出了诗人本身对于边疆战略地位的深刻认识。

收录诗词(8)

徐坚(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奉和圣制送张说赴集贤院学士赐宴赋得虚字

崇文德化洽,新殿集贤初。

庸菲参高选,首滥承明庐。

殊私光辅弼,荣送列簪裾。

座引中厨馔,杯锡上尊馀。

翠叶浓丹苑,晴空卷碧虚。

忝同文史地,愿草登封书。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相和歌辞.棹歌行

棹女饰银钩,新妆下翠楼。

霜丝青桂楫,兰枻紫霞舟。

水落金陵曙,风起洞庭秋。

扣船过曲浦,飞帆越回流。

影入桃花浪,香飘杜若洲。

洲长殊未返,萧散云霞晚。

日下大江平,烟生归岸远。

岸远闻潮波,争途游戏多。

因声赵津女,来听采菱歌。

形式: 乐府曲辞

送考功武员外学士使嵩山置舍利塔歌

伊川别骑,灞岸分筵。

对三春之花月,览千里之风烟。

望青山兮分地,见白云兮在天。

寄愁心于樽酒,怆离绪于清弦。

共握手而相顾,各衔悽而黯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郊庙歌辞.仪坤庙乐章.寿和

于穆清庙,肃雍严祀。合福受釐,介以繁祉。

形式: 四言诗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