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次程乡大觉寺之白云亭

半榻云林冒雨移,小亭幽静病夫宜。

韶光倏尔随驹隙,民瘼从来畏茧丝。

尘事不关输老衲,公家未了笑痴儿。

旧游回首乡山远,空负梅房在翠微。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病态文人在暮春时节于程乡大觉寺白云亭的所见所感。首联“半榻云林冒雨移,小亭幽静病夫宜”中,“半榻云林”描绘出云雾缭绕的景象,仿佛整个世界都被一层轻纱覆盖,而“冒雨移”则暗示了诗人在此处停留,享受着自然的洗礼。“小亭幽静病夫宜”则点明了此地环境的清幽,适合病态之人休憩。

颔联“韶光倏尔随驹隙,民瘼从来畏茧丝”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时光比作飞逝的骏马,强调时间的宝贵与流逝之快;“民瘼”指百姓疾苦,用“畏茧丝”形容其繁重与难以承受,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颈联“尘事不关输老衲,公家未了笑痴儿”中,“尘事不关”表明诗人超脱世俗,将烦恼抛诸脑后;“老衲”指僧人,此处或暗含诗人对僧侣生活的向往;“公家未了”则流露出对公务未尽的无奈与自嘲,“笑痴儿”则可能是对自己或他人未能完全摆脱俗务的戏谑。

尾联“旧游回首乡山远,空负梅房在翠微”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处境的感慨。诗人回首往昔,发现故乡已遥不可及,而自己却只能在翠微之中空负梅房,暗示了对现实与理想的落差,以及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26)

林廷模(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寓三河王内翰先生惠新泉细茶诗以奉谢

南涧清流北苑芽,玉堂人赠玉川家。

唤青忙剖船头竹,浮白旋凝碗面花。

手阅月团差足拟,身临钓石底须誇。

生平苦抱文园病,从此金茎望可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赣州见闽录喜晔中举

綵鹢朝天赣水过,喜闻儿听鹿鸣歌。

岂应驹步能千里,得际龙飞第一科。

培植深根皆祖泽,光荣奕叶总恩波。

谢安挈带同随计,杏苑春风待振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送郑员外继之移病还闽

文园经春秪高卧,去住两合难为情。

京尘驰驱羸马怯,春水荡漾浮鸥轻。

身能强健药奏捷,兴到挥洒诗入评。

看山有时踏芒履,只许一鹤閒随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悼琴童

衣食从吾十载馀,晨昏供役念勤渠。

囊诗惯识桥头路,煮茗长依竹外厨。

解事更谁差可意,鬻丁缘尔重增吁。

客舟重过清湖上,愁诵柴桑遣力书。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