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

世道已趋末,人心觉更殊。

逐逐在势利,权势竞吹嘘。

忠言翻为怨,成风在谄谀。

谄谀势立至,势去还踌躇。

小人誇得志,君子思归欤。

不忍同世浊,深山高结庐。

闭门守吾拙,势利安可居。

势利一时荣,时过祸反予。

不如守贫贱,履道常坦如。

所以介然志,三公不易诸。

形式: 古风

翻译

世道已经接近尾声,人心的感受更是不同。
人们追逐权势利益,争相吹捧夸耀。
忠诚的话语反而招致怨恨,奉承谄媚之风盛行。
谄媚之人一旦得势,失势后又犹豫不决。
小人炫耀自己的成功,君子却渴望归隐。
不愿与污浊世界同流合污,我选择在深山高处筑屋。
闭门独守我的愚拙,势利之事怎能容身。
权势带来的短暂荣耀,过后却带来灾祸。
我宁愿坚守贫贱,遵循正道始终坦荡。
因此我坚定志向,不轻易改变对三公的坚持。

注释

末:尾声。
殊:不同。
逐逐:追逐。
势利:权势和利益。
吹嘘:夸耀。
忠言:忠诚的话语。
谄谀:奉承谄媚。
踌躇:犹豫不决。
誇得志:炫耀成功。
归欤:归隐。
浊:污浊。
庐:房屋。
吾拙:我的愚拙。
势利:权势和利益(再次出现)。
坦如:坦荡。
介然:坚定。
三公:古代的高级官员。
易诸:改变。

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宋代社会风气的变迁,诗人詹初以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了世道衰落、人心浮躁的现象。他批评了世人追逐权势、阿谀奉承的风气,认为忠直之言反而招致怨恨,谄媚之风盛行。诗人对于小人得意、君子退隐的对比表达了深深的忧虑,决定远离尘嚣,在深山中筑庐自守,坚守清贫和道德原则。

"世道已趋末"一句,描绘出时代的颓势;"逐逐在势利"则揭示了人们的行为趋向;"忠言翻为怨"揭示了直言不讳的困境;"小人誇得志,君子思归欤"表达了对君子处境的同情与对小人得势的讽刺;"闭门守吾拙"表达出诗人洁身自好的决心;最后"势利一时荣,时过祸反予"和"不如守贫贱,履道常坦如"强调了贫贱与道德的相对稳定,以及对势利无常的警醒。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体现了詹初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和高尚人格的坚守,具有鲜明的道德教化意义。

收录诗词(49)

詹初(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求心斋

生生天地心,吾人秉其真。

虚灵无一物,纯然惟元仁。

如何彼放失,物欲共沉沦。

客感乃为主,本主翳埃尘。

鉴此去物欲,而求我真纯。

求之真即见,端然还在身。

祗恐物与欲,乘间复来侵。

念兹心益奋,日夜终惟寅。

戒惧与谨独,式用存吾神。

于焉生生意,始与天地伦。

形式: 古风

奉寄体仁宗叔一首

一从示至教,日觉旧行非。

但恨范模远,终为物欲欺。

有知无取正,积惑总成疑。

独有依归念,端然未改移。

形式: 五言律诗

闻杵

静夜无人语,何处送杵声。

米以杵而出,杵以多而精。

小事尚如此,况于吾性成。

所以古圣贤,寝食不遑宁。

形式: 古风

闻莺

忽尔闻莺语,语巧真如簧。

呼童逐之去,不使鸣我傍。

语巧是非乱,语拙道吾常。

守道由拙得,不仁为巧亡。

吾宁道吾拙,翻为巧者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