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庭草根自浅,造化无遗功。
低回一寸心,不敢怨春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庭院景象,通过庭院中的草来表达一种淡泊和自知之意。"庭草根自浅"说明庭院里的草生长得并不茂盛,这可能是由于土质贫瘠或其他自然条件的限制,但诗人并没有过多的怨言。这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接受与顺应。
"造化无遗功"则是一种哲理思考,意味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里可能在表达一种宿命论,即自然界中一切生灵都是由大自然塑造,但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或使命。这句话增添了一层深邃和豁达。
"低回一寸心"表明诗人内心的平和与退让,没有过度的欲求和争斗。"不敢怨春风"则是在表达对自然界最高的敬畏之情,即使春天来临,万物复苏,但也可能带来一些不利于草木生长的情况,比如狂风暴雨等,诗人却选择了接受和顺应,而不是产生怨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庭院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顺应自然的哲学态度。它鼓励人们保持内心的平静,不与自然抗争,而是学会欣赏和接受现实中的不完美。这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是一种常见的主题,强调个人与宇宙之间的和谐共生。
不详
一作邺之。晚唐诗人。与刘驾、聂夷中、于濆、邵谒、苏拯齐名,而以才颖最佳。曾担任吏部郎中(唐)、洋州刺史(唐)、祠部郎中(唐)等职务
但见出门踪,不见入门迹。
却笑山头女,无端化为石。
丈夫好弓剑,行坐说金吾。
喜闻有行役,结束不待车。
官田赠倡妇,留妾待舅姑。
舅姑皆已死,庭花半是芜。
中妹寻适人,生女亦嫁夫。
何曾寄消息,他处却有书。
严风厉中野,女子心易孤。
贫贱又相负,封侯意何如。
二月树色好,昭仪正骄奢。
恐君爱阳艳,斫却园中花。
三十六宫女,髻鬟各如鸦。
君王心所怜,独自不见瑕。
台上红灯尽,未肯下金车。
一笑不得所,尘中悉无家。
飞燕身更轻,何必恃容华。
筑城畏不坚,城坚心自毁。
秦树满平原,秦人不居此。
犹为泣路者,无力报天子。